哈医大医闹纠纷引发的一死三伤的血案让人痛心,同时也发人深省。对于“医闹”,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在很多年前,医生和患者的关系还不是如此的水火不容。随着医疗费用的节节攀升,老百姓明显的感觉医疗费用成了生活中最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候,“医闹”也便应运而生了。
“医闹”的根源在于医药费用和老百姓收入不成比例。十年二十年前,一个普通的感冒一两块钱便能解决问题,而今天,一般头疼脑热进了医院,少说也要掏几百元才能见效。尽管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逐年拓宽,很多病人可以通过医疗保险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但报销的范围和报销比例都有限,很多人还是感觉医疗费用难以承受。
更为奇怪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同样病例的治疗应该更加容易才对。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十多二十年前,治疗普通的感冒一般也就拿一两天的药,只要不是十分严重,往往也可以药到病除。但在医疗技术相对于十多年前有了突飞猛进的今天,同样的小感冒进了医院,往往医生想到的是挂吊针输液。这种动辄上百元的大处方着实让普通老百姓受不了。
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医院提供技术为病人治病是提供一种有偿服务,但这种服务并非绝对公平和透明的。普通民众对病理病因并不了解,所以对于医院的诊疗和开的处方并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医院可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利用这种不公平对患者开大处方,从而从中获得更多的提成和奖励。从买卖公平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不公平的。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这种公平。毕竟对于医疗技术来说,确实是需要专业知识,并需要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每一个老百姓都了解病理病因。
所以,在医生和患者双方存在不公平的前提下,才迫切的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说起来很难,实施起来更加不易。但总的来说,医疗体制改革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这需要政府加强社区医疗建设。第二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这其实才是医患矛盾的关键所在。医院认为收费合理,但病人却都认为收费过高。医疗体制改革解决看病贵的思路在于解决医院“一家之言”的格局。让病人有选择的就医购药。具体来讲应该是要实现医药分离,还有就是实现病人信息共享。最终可以让病人在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实现全网共享,病人在其他医院就医的时候可以省去重复检查化验的负担。实现医药分离,让患者拿医院的处方可以在任意一家药店自由购买药品,解决的是医院药价虚高的问题。第三是加大医保的覆盖范围和保险力度,特别是对大病医疗保险,医保应负责到底。
医闹的根源在于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出现医闹纠纷,其实医生和患者都觉得自己受委屈。一些医院建议在病人进入医院之前进行危险物排除的检测,以防止类似病人家属对医生造成人生伤害的悲剧再度上演。但仔细想想确实可笑。毕竟医院不是国防基地,更不是什么禁区。病人进入医院之前还要进行检查搜身,这当然是典型的不公平,只能让医患矛盾越来越严重。如果说现在的医闹纠纷还是个案的话,出此下策的搜身行动只会让医患之间更加的对立。退一步讲,这样的措施能保证医生在医院内的安全,难道能保证医生24小时不出医院吗?那是不是医院还得为每个医生配防弹衣,再安排几个保安24小时随时随地的保证医生的安全呢?
医疗体制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落实到患者身上,似乎都感觉到医疗费用越来越高。除了农村新农保医疗惠及几亿农民的措施还算得民心之外,百姓们没有看到更多的改善。医疗体制改革需要更加的深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需要打破。只有到了那一天,中国的医闹矛盾才会缓解。
■ghli 2012年3月2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