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联盟副主席朱强在成立大会上宣布,北大、清华等34所高校的图书馆将向社会免费开放。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民们的热议。事实上,目前已有12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其他高校也正在研究开放政策。
读书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和思维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也逐渐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尽管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一些经营传统书籍的书店也纷纷关门停业。但和亲睐电子读书一样共存的还有一个群体,他们更喜欢翻开纸质书籍,在感受书香墨香的同时吸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这些年,很多人关注中国的网速提升,对那些喜欢电子阅读的人来说是件好事。但同时,电子读书对传统图书市场的冲击,让一些书店关门,这使得喜爱传统阅读的这一群体,读书变得不那么方便。
深圳的全智能化图书借阅系统遍及大大小小的公共场所和社区,为民众的读书需求解了燃眉之急。但智能化图书系统需要的资本投入和运营维护成本,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承受的。这也是深圳智能借阅系统虽然先进,但却少有城市复制深圳模式大量推广。
高校开放图书馆无疑很好的解决了群众借书难的问题。国内普通高校一般都有10万册以上的藏书,而且高校的图书种类几乎涵盖了科教文卫,文史数理等所有的领域。应该说,在传统书店能买到的图书,在高校的图书馆都能找到。一些高校还开通的读者信箱,读者还可以向图书馆推荐新书好书,图书馆会安排定期采购。所以,可以这样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几乎可以满足所以公众的普通书籍的阅读需要。
以前的高校图书馆都只是为本校学生服务。像广州大学城做得更好一些的,也只是局限于大学城高校之间的相互借阅。但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却是难以想象的事。
很多年前就有专家向社会呼吁开放高校图书馆。开放高校图书馆可能会对图书馆管理方带来一些负担,也有可能会给师生的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高校增加的负担无外乎增加图书的量,增加图书管理员和清洁人员,这些成本和要建立一所市民图书馆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允许社会人士到高校图书馆借阅,只要管理方完善了制度,对高校师生的阅读影响也不会很大。毕竟能自觉自愿的走进图书馆看书阅读的,大多是有一些知识,有一些涵养,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人。所以,从高校的角度看无疑会增加一部分管理成本,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则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高校,其实也在拿纳税人的钱,就应该为站得更高一些,将眼光放得更广一些。不但要考虑到高校自身的成本,更应该考虑到社会成本。况且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对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氛围有很大作用,这岂止是能用金钱衡量的。
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早就向社会开放了。我不敢说美国人素质有多高,也不敢妄加评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对提高美国的国民素质有多大的作用,但至少从美国这么多年的发展来看,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借鉴之处。高校免费向社会开放图书馆是好事。但需要大家互相理解与包容。高校的师生不要为开放带来的人流量的增大和阅读环境的变差而苦恼,更不要有抵触情绪。凡是都有一个过程,人流量的增大可以通过高校增加投入和合理分流的方式解决。阅读环境的保持和改善则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受好的习惯的影响,阅读环境的暂时变差也只是短暂的。而公众则应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给大家创造一个好的阅读空间。相信,高校图书馆的开放其利一定大于弊。
2012-3-22 文未校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