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电视剧中适当的植入广告没有大错

(2010-03-21 10:37:57)
标签:

央视春晚

广告植入

电视剧

创收

眼球经济

信誉

杂谈

    央视春晚的广告植入成了2010新年广大网友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人认为在春晚这样的场合不应该简单的追求经济效益,生硬的植入广告,从而降低春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说句实话,虎年春晚本山大叔的小品确实有点过头了,植入广告的形式和内容显得太生硬了。试想一下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或者太脱离现实的东西加入到节目中,有多少观众能够接受??反正我是接受不了。

    在现代商业社会,广告简直是无孔不入了。很多商家已经不再追求简单的电视广告了。春晚出现的广告植入形式被许多商家广泛的运用到实际的产品宣传中。

    今天早上看报纸,就有《川东都市报》上的一篇题为《植入广告的电视剧:算艺术品还是算广告?》的文章狠狠的批评了央视春晚的广告植入,甚至连最近的央视直播剧,同为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3》中的许多广告植入也被挑了出来。

    碰巧的是我在今天早上刚刚看完《乡村爱情3》。其实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太多的广告植入。只是对大脚超市里的一些东西有一点印象,比如蒙牛,比如特伦苏,还比如老村长(酒)。而我有印象的也只是这几类产品而已。对于报纸上的评论我觉得是有点过头了。

    我觉得在电视剧中适当的植入广告业没有什么大错。有的压根就是为了电视剧剧情的需要,导演在安排的时候也许根本就没有想到无形当中在为商家做免费的广告呢!假设要拍商场营业员整理商品的镜头,那么营业员的手里总得有商品吧,这样的情况下,导演是没有选择做不做广告的,导演唯一的选择权就是为哪家商家做广告。那么也可以想象,反正为哪家品牌都是做,何必在意那么多呢???

    我认为,电视剧也好,文艺节目也好,植入广告并没有大错。只是不能太生硬。

    电视剧拍摄公司也是企业,也要考虑赢利,适当的广告植入是创收的一种形式。不应该被片面的一刀切。

    再说了,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也该更多的关注剧情,应该更多的想一下导演和演员要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更深层次的理念,传达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和讲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失去看电视的意义。要是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一味的把精力放在电视剧中的广告植入中,就难免让人觉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附:《植入广告的电视剧:算艺术品还是算广告?》(摘自川东都市报网页:http://125.66.2.76/epaper/cdds/html/2010/03/21/cdds06/cdds06_18.htm

—————————————————————————————————————————————————    近阶段,一种植入式广告成了影视剧的新宠,一些商家、品牌商都十分欢喜地看上了这种新的广告形式。
    因为价格便宜宣传效果好。
    有论调说:现在很多客户不愿意把广告做得很商业化,硬邦邦,而更愿意把产品植入到电视剧中,这样更能产生话题,引导流行。其实这相当于一种植入式的情景,更容易给观众带来好感。你想,一般广告,观众总是多少觉得有夸大效果的成分在其中,比如方便面里其实没有那么大块的牛肉,观众总会觉得广告是骗人的。但是如果植入在电视剧中,变成主人公使用的一样用品,就更有说服力了……”植入式广告的“先锋”,应该说是去年湖南卫视播出的《一起来看流星雨》。剧中衣着光鲜、发型靓丽的男女主角的坐驾不是名爵,就是荣威,第二集的剧情中更是出现了长达8分钟的名爵汽车植入式广告。而剧中的女主角在还礼服的一段戏中,用来装晚礼服的纸袋,居然赫然印有某国产休闲品牌的标识。还有就是剧中人物的台词好似广告语……曾有网友在该剧前4集播出后算了一笔账,剧中几乎每5分钟就出现一次植入式广告,每次约30秒,再加上每集当中电视台正常插播的20分钟广告片,一集中的广告时间    几乎占到了节目总播出时间的40%。尽管该剧被观众在网上大骂,却依旧稳坐全国收视率榜首的位置。这种艺术中植入广告便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些影视剧中的常态。
    今年《乡村爱情故事》一改前两部的风格,在央视一套热播后,不少观众便干脆讽刺此剧其实就是广告剧。和央视春晚频繁植入大量广告一样,《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广告几乎无孔不入。
    有人在观看此剧时发现,某品牌的牛奶商标常常被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呈现,而在一集中同时出现的轿车更是肆无忌惮地进入观众的视线。更为恶劣的是,剧中的演员还在台词中暗藏了类似最新款之类的广告语。有人统计,仅仅第3集雪佛兰就出现3次,广告成分太明显了,整个一个屯子都是这种牌子的车……艺术品中植入广告,或许这种广告形式加入了艺术的元素,讲究了一定的策略,但是,这种植入广告的影视剧,究竟是艺术品抑或商业广告呢?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说,在一个商业社会里,商业是文化的灵魂,它善于为    一切事物定价,规定它的一种价值,这其中当然包括艺术、艺术思想,这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而且“被琢磨得广泛适用却又至为精微,制约着一切愿望和能力”。的确,在今天,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是,在商业力量、商业权威无孔不入的渗透、侵入下,艺术的本质正在衰败,艺术的诉求情感、表达思想、抚慰心灵、关注生命、唤起当代人的信念、体现文化创造力这些精神的品质和品性,正在被淡化、被边缘化、被消解,艺术正在逐渐变成一种功能,一种工具,一种技术对象。艺术的功能堕入到这一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原则和道德可言了。
    而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不是很符合“被琢磨得广泛适用却又至为精微,制约着一切愿望和能力”这种商业文化的特征吗?一位文化学者指出,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有的电影、电视的制作,竟像广告人那样动作,渗入了商业的追求利润的思想,诱惑力是巨大的,这样的艺术作品已经被乔装打扮成了“消费品”,成了向观众进行商业灌输的“工具”。所以,把商业推崇为神圣的宗教,并在艺术中占了优势,艺术的果实必然受到破坏和吞噬,商业成了艺术的篡夺者,这样的艺术与赤裸裸的商业广告又有何异?(人民日报海外版)

 

18.电视剧中适当的植入广告没有大错18.电视剧中适当的植入广告没有大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