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诗化语言漫谈之七:诗化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

(2012-02-13 21:09:38)
标签:

转载

分类: 写作知识
     俗话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表现。如果我们写出的一词一句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的写作意图,或退让、或延递、或转换、或判断、或呼告、或抒情、或铺陈、或对比……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那么我们便能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在写作练习中,我们除了追求表达准确这一点外,还应追求语言的诗意化和灵动新鲜,使语言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而且还要力争使自己的语言表现力强,有个性和质感,力求让诗化语言扮靓我们的文章。
    一、运用诗化语言提升作文深度
     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其中许多优美的诗句不知哺育了多少炎黄子孙。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教在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如果我们浏览一下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我们便会发现这是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有的气势磅礴,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隽永清新,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言词灼灼……面对这些优秀的作品,我们要模仿,更要超越。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湖南考生写的这篇《我心如雪》的片断吧。
    给你一个名词:选择。
    问你一个问题:怎么选择?
    送你一个建议:选择更好,选择无愧于心的。 ……
    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如果你是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的你,捧上一颗如雪的心——干净、透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在大雪中救人,在困难中解厄。……
    本文综合运用排比、对比、对偶、比喻,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通篇酣畅淋漓,极富感染力。
    我们再来看2003年安微考生写的《我是真的懂你》片断,欣赏文章如诗一般的语言和那种灵动的艺术魅力。
我是真的懂你
     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我循梦远航,“一夜飞渡镜湖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一位白衣飘飘,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是他,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满脸的抑郁,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懂,我真的懂。李白一生爱国爱民,满腔抱负,满心希望自己能谋个一官半职为民做主,却遭到小人的陷害,皇帝昏庸听信谗言,贬了李白,疏远了他,疏远了一个伟大杰出的爱国诗人。圣上啊!你不分清白,受人蒙蔽,造成了何等错误的认识,枉害了一代风流……
我的心里默默流泪,我能够感受到李白的凄苦。我无言,只能在心底歇斯底里地呐喊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表现力强的语言,往往直抒胸臆,造句典雅,句式整齐,善于使用叠音及偶数音节的词。有丰富的内涵,饱含哲理,显示出丰富厚重的文化底韵,同时又明白晓畅,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诗的王国本身就具有一种超验性,它是凭借什么建立起来的呢?诗化的意识和感觉具有一种魔化的力量,甚至石头也能变得有神性,这种魔化的力量又要凭借一些什么作为媒介的呢?是语言。诗的语言使诗的王国有别于现实的国度,从而具有超验的完美。诗这一理想国度中的法律和目的,除了语言还是语言。也正是借助于语言,诗才呼唤出了那原本是不可见的东西。我们的作文正是依托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心声,诗化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使我们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倾泻而出。
      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只有靠精造适当的词,才能产生魔化的力量,这就是说,能通过语言使自己和别人换一种方式去思考事物。人们日常的、规范化的、散文式的意识总是把对象看作一种僵化呆板的东西,而诗人就能根据自己的法则,通过诗的语言来舍弃散文化的意识,把自己提升到原我的立场上,提升到整体的高度上。
诗的语言应是发自诗人内心的。诺瓦利斯说,诗是对感情、对整个内心世界的表现,因为诗的语言就是那种内在力量的外在表露。从而,诗的语言成为沟通个体的内心世界与一个超个体的整体世界的媒介,可以很好地提升作文地深度。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运用诗化的语言,那么我们的作文又何来枯燥,何愁乏味!
    二、诗化语言的积累源于“活水”
    诗化语言的积累取之于生活这一“活水”。平时学生由于阅读量少,积淀不丰,加之长年在学校,视野狭窄,感受浅薄,语言贫乏,写作如同挤牙膏。其实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素材。
宋代著名诗人梅圣俞诗才出众,人们惊叹他身上有“诗魂”。一次乘船,同行人发现他无论吃饭、走路,常常若有所思,有时正做着一件事,突然停下,拿起笔在纸上写点什么,然后放入一个布囊,里面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纸条,上面记着他随时捕捉到的“佳句”。原来  “诗魂”得之于“锦囊”。
    在前苏联奥卡河流域辽阔的春季,水淹草地上,仿佛是谁采集在一起筑成了一个个姹紫嫣红的花坛。巴乌斯托夫斯基观察多年,想写一篇散文描绘一番,却挖掘不出诗意美,后来,他在普里什文的作品中读到了相关情景:“在那些春水奔腾过的地方,如今到处是鲜花的洪流。” 巴乌斯托夫斯基恍然大悟,明白了是春汛留下的淤泥促使鲜花茂盛生长的道理。他写下《面向秋野》的散文,慨叹道:“幸福只属于知识丰富的人。一个人懂得愈多,他就应该清楚地在那些知识贫乏的人无法发现诗意的地方发现大地的诗意。”原来“诗意”离不开博学。
    课内古诗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常识的积累,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注重对古诗本身及古诗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积累,注重对古代圣贤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定能使学生受益多多。
    “人心各异,如同其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才能活学活用,在考试时才能厚积薄发。
    诗的语言既然是自我的表达,那么,它也就是自我对自我的启示。    语言有一个独特的本质,那就是它只关涉它自身,因而它是一种神奇的富有成果的奥秘。诺瓦利斯认为,只有当人纯粹是为了说而说时,他才真正说出了神奇的、原初的真实。似乎言说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诗的言说就是这种纯粹的为说而说。但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的,由于现实社会的结构就是一个语言的结构,人也无往不在一种语言(日常语言)之中。解释学讲,人与世界的普遍关系就是一种语言性的关系,语言是与人打成一片的活生生的东西,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屋。要在作文中恰如其分地灵活运用诗化语言,就必须重视积累、沉淀。平时应该有目的地去背诵大量的古诗及经典优美语句,在生活的某个熟悉的场景我们才会产生相应的感悟。   
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我以为诗化的语言总是会让大家引起共鸣,让读者“感动”没有其它的良方,“感动”这个作为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每一个创作者都能够做到的,只有源于真实的生活,诗化的语言才能自然流露。运用诗化的语言并不是生搬硬套,矫揉造作,并非戏剧中的煽情而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从而感染读者的心扉。
    三、诗化语言在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诗化写作就是把诗(广义的诗)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语言、情感、意境等用于写作,诗化写作的操作可分四个层面:化诗为题,化诗为意,化诗为思,化诗为文。这四个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有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标题诗化,即把诗句化作文章的题目,如果能把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引入作文题,就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如“一枝一叶一世界”、“泪眼中的中国情结”等,这样的文题使人眼睛一亮;内容诗化就是化用某首诗或某篇文章的意境,把自己心中所要阐发的思想、意念化成诗一样的意境,使文章的内容明朗化、形象化、生动化。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就给我们营造了北国清静、悲凉的意境,通篇文章让人感受到淡淡的忧伤;结构诗化就是化用某首诗或几句诗作为文章的构思,把自己行文的思路用清新优美的诗句体现出来,使思路像诗一样明朗清晰,富有艺术性。学生在《希望》一文中写道“春暖花开是一句谎言……只是百花不开……希望,是那片初春的叶子,在绿与未绿之间”,全文用联系紧密的诗句串成全文的思路,令人折服;语言诗化,即在诗化写作中,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化诗为文的过程。化诗为文,是诗化写作的具体体现。
    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诗化语言,使之能正确地运用到四个层次中去,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呢?我认为巧妙运用辞格是极为关键的,它可以让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 “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辞格。
    (一)巧用“比喻”的修辞,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施勒格尔把比喻评价得相当高,他说:“所有的美就是比喻。最高的东西人们是无法说出来的,只有比喻地说。”每一首诗都应在自身中把整体——那涵盖一切的未分割的统一体描述出来,因而,诗的语言必须靠比喻、靠象征才能完成这一使命.施勒格尔把这种对不可描述的东西的描述称为意指(Bedeutung),任何比喻都意指上帝,人们只能比喻地谈论上帝。通过这种比喻的语言,就会把有限者带入一种出神的状态中去。也就是说,当有限的个体不再沾滞于现实世界,而是通过比喻去意指那无限者,这就可以说在接近那最高的东西了,因为,在比喻中的意指所指的就是那在自身中展开的无限。
    如2001年高考一安徽考生的作文《诚信归去来》中有这样一段话:“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在作者的笔下,诚信成了月亮、砝码、水,文章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诗意”,这都是比喻的妙处。如果我们将这一段文字改为:“诚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可以使生命充实,诚信可以使生命回归本色”,肯定是大煞风景。又如一四川考生在作文《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中写道“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诚信好比一个乡间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老实踏实的演员总要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青睐。” 他运用比喻的手法说理,如谈话一般朴实亲切,形象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写成“选择诚信。因为诚信比机敏好,更受欢迎”,语言就比一杯白开水还要寡味。 
    (二)妙用诗文,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我们的文章更具有文学底蕴。
如一2002年高考一考生在《选择的真谛》中这样写道:“选择的真谛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示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睥睨群小;选择的真谛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伤时忧民;选择的真谛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报国;再如这样一段文字:“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  巧妙地引用一些诗文,使文章平添了许多人文内涵。 
超越现实,关键在于改变有限生命的生活的感觉方式,实现人格上、内心上的一种变换。所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身在高堂之上,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以处当出,尉然成风。”所谓“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无心而顺有,游外以弘内”,不是以“我”的意志去设立外部自然,而是以主体自身的虚怀去体接生命本体、自然之美、造化之工。从而,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诗化的感觉是日尔曼精神难以体会到的。
    (三)活化古诗名句,使之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以达到“以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认为“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北宋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借用这种方式,把传颂于世的诗文、名言警句,通过巧妙变换,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由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来。很显然,化用后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无论从意境上,还是气势上,都远胜于原句,真正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有一篇文章叫《感悟考试》,开头这样写道:“室外,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室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里明显地“化用”了歌曲《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和《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但就是因为这样的“化用”,才让人有顿感趣味。还有一篇文章,说一位同学好以语言打抱不平:“路见不平,拔嘴相助”,化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象 、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综观历年高考佳作,不少考生巧妙活化古诗给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写出了思想睿智,语言生动,富有深度的文章,请看“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过时空,激荡回旋在赭黄色的浑流中。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滔滔的江水,咧咧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这是2000年的高考佳作《东坡的选择》中的语句,我们不难看出考生灵活地将《赤壁赋》化为自己的感受。
    (四)善于运用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2001年河北一考生在《千年的呼唤》中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有气吞山河之雄伟,水泻千里之壮观。又如“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见你心中全部的海洋。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怀念朱颜改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他渴望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他是一醉千年的姿态……”(《泪眼中的中国情结》)用诗化的语言将历史的沧桑感表露无疑 使内容集中,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诗化语言源于写作者真切的,与气息血肉相融的灵性感受,,是对世界的体验深处自然涌现的生命行为,它似一弯月亮,一股清泉,在直接触动着心灵深层。让我们在生活、学习、阅读中,用心去采撷神奇“诗意”,去化作诗一样的美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