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之——修身齐家
(2013-07-16 19:22:31)
标签:
文化 |
“修身”在这里主要是指道德修养,它的前提条件是“正心”。当你的内心达到了不愤怒、不恐惧、不偏好、不忧患的境界以后,就会以客观公正的心来管理一个家。《大学》中论述了“齐家”在于“修身”的道理:“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意思是说,人们会对自己喜爱的人有所偏差,对自己所憎恶的人有所偏差,对自己敬畏的人有所偏差,对自己可怜的人有所偏差,对自己傲视的人有所偏差,因此,喜欢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不会因自己的好恶而错误的对待一个人,体现了治家之道中的一个公正原则。
有人会问,管理一个家有什么可说的?还值得古之圣贤如此重视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啊,父母之于子女,尽到教养的义务;子女之于父母,遵守起码的礼仪就够了,干嘛搞得这么严肃,还上升到圣贤之道的高度呢?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家”跟现代意义上的家庭不一样,它是指家族,是由具有血缘关系的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组成。大的家族往往注重谱系,人口众多,势力很大。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士族政治,大家族中的精英会直接参与国家政权。比如东晋时期的王家、谢家、桓家,其势力都曾一度超过皇室。所以,“齐家”还跟“治国”相联系。这样说来,治理一个家就不容易了。凭个人的好恶、一时的意气治理家族只会让家族分裂、衰落。所以,要想治理好家族,就需要高度的道德修养。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也不能忽视修身齐家的重要性。自己不修身,就不会成为家庭中合格的一员。轻则家庭矛盾不断,子女不知礼仪、不知进取;重则家庭分崩离析,子女走上犯罪道路。家庭是事业的后方,有了一个和谐稳定的后方,其成员才会在发展事业的道路上心无挂碍的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