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西风归雁声酸
(2022-04-01 10:19:57)
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
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背西风归雁声酸。
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
此词为清人蒋春霖所作,追摹刘过同调之《安远楼小集》“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故多追和之作。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幼随父蒋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死后,家业中落,奉母归京师。屡试不中,咸丰二年(1852),署富安场盐大使。后遭罢官。母死移家东台。一生潦倒,后因情事投水自杀。早年工诗,中年著意于词,讲究律度, 又工造境,注意炼字炼句,在清末颇受称誉。谭献《箧中词》卷五称:“其流别甚正,家数颇大,与成容若、项莲生二百年中,分鼎三足”。所作《水云楼词》以身遭咸丰年间兵事,多感伤之音,有“词史”之称。
词的上片“枫老树流丹,芦华吹又残。系扁舟同倚朱栏。”一本作“枫老树留声”。战乱未起时,词人回忆起往昔,在石头城时的一个深秋,与人同游。依栏眺望,触眼满目秋色,枫叶流丹,嫣红一片。荻花残落,在风中片片飘飞。带给人朦朦胧胧,似梦般的美感。“还似少年歌舞地,听落叶,忆长安”,“还似少年歌舞地”,化用宋辛弃疾《山寺夜半闻钟》“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忆及青春岁月,似水流年,繁华如梦。“听落叶,忆长安”,用唐人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萧瑟的秋风吹来,忆及满城飘飞的黄叶,是何等一番优美的画卷。下片急转写战乱,“哀角起重关,霜深楚水寒。背西风归雁声酸”。“哀角起重关”,用宋陆游《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在这关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表达出词人对战乱的伤感。“霜深楚水寒”,霜重秋老,天寒水冷,描述战乱中,哀鸿遍野,触目伤情。“背西风归雁声酸”,在这萧瑟的西风中,闻听着雁儿的鸣叫,人归何处,心中是如此的凄切、酸楚。结句“一片石头城上月,浑怕照,旧江山”,实写金陵为太平军所占领,有五代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 镜照江城。”宋姜白石“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之词意。蒋春霖这首词融怀古与感伤战乱于寒秋之中,其词凄婉哀楚,令人不胜感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