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读书|
(2013-12-03 18:10:26)
标签:
短篇小说文化 |
分类: 读书写字 |
上学的时候,看完电影或读完一本书老师都会让你写上一篇观后感或是读后感,好像这样才算对得起你看过的电影或读过的书。当然那时候不会特别郑重地去思考什么远阔的深厚的东西,简简单单划拉上几句,洋洋洒洒随波逐流,勉强交差就完事大吉了。
有一次在网上请一位文人荐书,没想到他说他不想误人子弟,不知是谦逊之语还是此事真那么邪乎,说得我不胜惶恐,现在写一篇读书笔记也慎之又慎,更是不敢妄语。不过,我看别人的读书笔记,老一套没有新意的就不大会去读,觉得实在不必浪费时间。又比如巨作《红楼梦》,不知有多少大小学者“钻营”,到后来为了不步别人后尘就大走“奇”、“偏”、“逆”之思路,如此也不必浪费时间读它,以免掉到别人设的陷阱里去。买书读书久了,也总结了一两窍门,那些世人皆知的经典读物不算,其它的就免不了留意看是哪家出版社出版,哪位名家作序,哪位译者翻译,又是哪位作家诚挚推荐的,如此挑挑拣拣后读的书,八九总不离十,虽然这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外行人在买书读书罢了。
好了,说了半天,都是为最近读的几本短篇小说集打前站。这次也不想长篇大论,只在这里做个记录,大言不惭兼斗胆向朋友推介自己喜欢的短篇小说集而已。之前嘴巴上常挂着的《毛姆短篇小说集》就不消说了,毛姆的故事大都充满异乡情调,情节吸引人,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让人跌破眼镜。毫不夸张的说,他是一位无人取代的讲故事的重量级高手,幽默博学,令人心生仰慕。
《回忆,扑克牌》,向田邦子。日本文学叙事大多平淡,故事没有太多跌宕起伏,宛若安静的湖水,少现微澜。女性作家视角,大多以描写家庭生活为己任,使人平淡之中得以品出真滋味。不过,这也可以归结为她自己的文学个性。
《另外那个女人》,多丽丝·莱辛。笔触细腻,不仅涉及女性命运,而且还涉及社会、政治、种族等其它方面。但文字和故事铺陈套路方面,老实说,没有让我特别有惊艳之感,那就不得不回归到琢磨故事的寓意上去了。
《孤独的池塘》,弗朗索瓦丝·萨冈。故事极其语言都格外轻盈短小,笔触辛辣,结尾出人意料,令整个故事回味无穷,颇有大家闺秀气质。推荐指数:*****
《俄亥俄,温斯堡》,舍伍德·安德森。“海明威、菲茨杰拉德、赛林格、卡佛心中的大师”,单看这句评语,就是保证。难得的大师级作品,篇篇耐人寻味,且都落到生活实处。推荐指数:*****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雷蒙德·卡佛。“卡佛笔下的这些角色可能属于混蛋、晦气鬼、失败者、傻瓜、同性恋,但他对每一个这样的角色又都心存关怀。这一人性特征促使我们进入了每一个卡佛故事。”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吸引人阅读其作品的?故事个个坚实饱满,极接地气,生命力十足。推荐指数:*****
《好人难寻》,《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弗兰纳里·奥康纳。如果你喜欢短篇小说,喜欢小说的极为精妙的语言和布局,那么你千万别错过它们,要不然是你自己的损失。不为什么,就为她是一位精通文字的天才魔法师。推荐指数:*****
《南极》,《走在蓝色的田野上》,克莱尔·吉根。欧美最受瞩目的新锐女作家,完美的结构,生动、流畅、轻盈的语言和对人生体验的某种冷眼以对的现实主义,但这种现实主义即不滞重难啃,也不刻薄无情。吉根是爱尔兰传统的一部分,但也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创作高手,故事里充满温情和悲悯。虽然这位女作家在许多读者眼中都很陌生,但她作品的魅力毫无疑问。周末旅行的话,我愿意把这两本小书带在身上,再读上一遍。推荐指数:******
《爱情半夜餐》,米歇尔·图尼埃。这是一本我还没读完的短篇小说集,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篇故事里拉里拉杂的文字太多,很容易引开对故事本身的注意力,读的相当辛苦和吃力。结果就是,跳过它读下一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