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教学方法
(2014-03-03 22:36:21)分类: 读书笔记心得 |
下面我来讲孟子《教学》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我主要讲一下孟子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
孟子继承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又加以发挥。他提出了“五类”的教育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才)者,有问答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他说君子用来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的就像及时雨滋润禾苗,适时灌输,让他很快成长;有的侧重在品德的培养;有的针对各方面的基础进行教导,让他成为有才干的人才;有的解答问题,解除他各种各样的疑惑;有的用自己的道德品质、作为作风做出身教,让他去效仿。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方法。这表明,孟子主张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学习要持之以恒。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认为,人的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积累,才能达到渊博,获取知识是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必须要持之以恒,具备坚强的耐力和毅力。
同时,孟子认为学习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要专心致志,努力进取,才能成功。他举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的故事,同时向一个老师学习,却取得两种不同的效果,并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在于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专心的程度。
5、老师要善于“言辞”
孟子认为教育者要做到“善言” 还必须做到“善言”。他说:“言近而指(旨)远者,善
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导)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这是说教人者必须做到言词浅近而意义深远,这叫善言;操守简要而又影响广大,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辞,讲平时常见的事,道却其中。作为君子的言论,必须是“不下带而道存焉”。这是说传授知识的人,应做到“视不下于带”,眼睛所视虽在目前至近之处,但却有至理存在。或过易而产生畏惧或骄松之心。而且,孟子还主张教师要做到“由博返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自己首先广博地学习,从博学中求得知识,然后融会贯通,经过归纳得出结论,进而达到“约”的地步,这样才能向学生详述其原理,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