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寿斋《<断肠诗集>后序 》
尝闻齐大非偶,《春秋》所讥;女谋嘉匹,古人所尚。三味斯言,诚非虚语。然天下之事,得其对者,至于罕见;而非其配者,尝总于前者。何也?岂非归咎于彼此缘分乎!是以世有捧心之容,而获潘令之貌者,难其人;而逢故人于豫章者,亦千载之遇。每思至此,可为太息。
有如朱淑真禀嘲风咏月之才,负《阳春》、《白雪》之句,凡触物而思,因时而感,形诸歌咏,见于词章,顷刻立就。听之者多,和之者少,可谓出群之标格矣。夫何耦非其佳,而匹非其良,使人有齐人之讥而形非之诮者,深为可惜。非斯人之怀不可遏,诵此篇章,予愚亦不能自默矣。好事者出此,因试宣汪节笔(杂记时宣州汪节笔杨惠也),姑书数语,附于卷末,诗人所谓“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愚于此亦然。时嘉泰壬戌正月中澣X
阳孙寿斋书。
注解——
齐大非偶:春秋时代,齐为大国,郑乃小国,不是对偶。后来辞婚者常以之表示自己门第世位卑微,不敢高攀。《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同偶)也。’“(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臣闻齐大非偶,著乎前诰;辞霍不婚,垂称往烈。“
《春秋》所讥:《春秋》中所批评指责的。讥:批评,指责。《左传.隐公元年》:“称郑伯,讥失教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嘉匹:美善的配偶。嘉:美,善。《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晋)陆机《吴趋行》:“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匹:匹配;配偶。屈原《九章.怀沙》:”怀质抱情,独无匹兮。“曹植《赠王粲》:“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chou,伴侣。)
“
所尚:崇尚的,尊重的。所:语助词,无义。尚:崇尚;尊重、《论语.阳货》:”子路曰:‘君子尚勇乎?’“《荀子.王制》:”尚贤使能,而等位不移;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
三味:三种极其可口壮身益神的美味。(宋)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太羹,古时祭祀祖先用的肉汁。),史为折俎(折俎,古时帝王将相宴礼时,将宰杀好了牲体节折置入礼器俎中。),子为醯醢(xihai,醋和肉酱。)。是为三味。”把诗、书、子、史喻为美味佳肴,是极好的精神食粮。
对者:匹配的人。对:配偶;匹配。《诗经.大雅.皇矣》:“作邦作对,自大(同”太“)伯、王季。”《注》:“对,(匹)配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孟光)择对不嫁,至年三十。”
至于:达到。至:到达。《诗经.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等,可译为到、从等。《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蓄积收藏于秋冬。”《列子.汤问》:“达于汉阴。“
总于:总括,汇集。《荀子,不苟》:”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淮南子.精神训》:“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岂非:
难道不是;莫非是。岂:难道,莫非。《诗经.檜(gui)风.羔裘》:“岂不尔思,劳心忉忉(daodao)。”《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归咎:
归罪他人;委过于人。
《左传.桓公十八年》:“礼成而不返,无所归咎。”(晋)潘岳《西征赋》:”扞(han)矢言而不纳,反推怨以归咎。“
捧心之客:指捂心皱眉的美女西施。《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潘令之貌:
晋代诗人潘岳貌美,有掷果盈车的故事,人称潘郎,曾做过河阳令。
逢故人于豫章:在豫章郡(南昌)遇见昔日老朋友。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写于豫章都督滕王李元婴滕王府的宴会上,其中有“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句。
太息:出声长叹。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禀嘲风咏月之才:禀有描写风云月露等美丽景色的才能。禀:禀性,禀赋,天生的性情、气质。陶渊明《饮酒》:”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陆游《示子遹(yu)》:“我家稽山下,禀赋良偏奇。”嘲风咏月:描写风云月露等自然景色。(宋)曾慥(zao)《类说》引胡讷《见闻录》:“不能修霸业,但嘲风咏月,今日宜矣。“亦作嘲风弄月。(宋)魏庆之《诗人羽协.知道》:”絺(chi)章绘句,嘲风弄月,虽工何补?“
负《阳春》、《白雪》之句:依仗着《阳春》、《白雪》的高雅美妙歌唱。负:依仗。《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负贵而好权。“《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高级歌曲,后来指高雅脱俗的文学艺术。(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触物:被眼前事物触动。(晋)张载《七哀诗》:“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宋)陈舜道《春日田园杂兴》:“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因时:随着时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淮南子.氾(fan)论训》:“器械者,因时便而制宜适也。”班固《汉书.韦贤传论》:“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祖宗之制因时施宜。”
形诸:表现在。形:表现;表露。《荀子.劝学》:“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为代词,于乃介词。《列子.汤问》:“投诸位渤海之尾。”《左传.宣公二年》:“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tuo口袋)以遗(wei赠送)之。”
见于:表现在。见(xian):“现”之本字。表现、显露。《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彗星见于东方。“
顷刻:片刻,霎时,一会儿。(春秋.秦)尹喜《关尹子.七釜》:“爪之生,发之长,......顷刻无止。”韩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
立就:立刻成就;很快完成。(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铜雀台新成,太祖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就可观。”王安石《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一唱三叹:一人歌唱,多人赞叹应和,形容诗文优美宛转富有情味。(晋)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绝。“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甚凄楚。“亦作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标格:风范,风度。(晋)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竞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唐)杨敬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耦非其佳:配偶不是好人。耦:通偶。成双,配偶。《左传.桓公六年》:“太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人各各都有配偶,齐乃大国,齐女不是适合我的配偶。)“又《宣公三年》:”吾闻姬、姞(ji)耦,其子孙必蕃。(我听说姬、姞两姓适合结为配偶,他们的子孙必定蕃茂旺盛)“
斯人: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bei)风.绿衣》中的句子,意为:思念啊我的故人,真正合我的心意。
嘉泰壬戌:宋宁宗赵扩嘉泰二年,即公元1020年。
中澣(huan):中旬。澣,同”浣“。
语译——
曾听闻:齐大非偶,乃《春秋》所批评的;女子谋求佳偶,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尊重的。经史子集三味所言,的确不是浪言虚语。然而天下之事,能够成为真正好配偶的,实在罕见;而不是好匹配的,总括起来往往超过前者。为什?难道要归罪于彼此缘分不够么!所以世上有西施般美貌的女子,能够获得潘岳样帅气男儿为配偶的,实在难煞人也;而与老朋友相逢于豫章宴会上的,也是千载难一之幸运遇合。每想到这里,实在可以为之长叹。
有象朱淑真一样禀有挥笔描绘美丽风景之高才,吟唱高雅清丽妙句佳歌,凡是一被眼前事物触动,引发情思,趁时生感,表现在歌唱咏叹,用词章书写出来,霎时成章。一唱三叹,听的人多,合唱的人少,可以说朱淑真实在是一个极具风范者。为什么她的配偶乃非佳好,亦非优良,让人有“齐大非偶”之批评而表现于匹配不当的讥诮之境地,深深为之可惜惋叹。不只是朱淑真其人的情怀不可遏止,诵读这些佳篇美章,对于我这样愚钝之人来说,也不能默而不言了。有喜好新奇事物者出版这本《断肠诗集》,我起也就趁时顺便宣扬一下汪节笔杨惠的功德,姑且写出这么几句,附于书卷末尾。就如诗人所说的:”我思念古人,是由于古人符合我的心意。“我在这点上,也是一样。时间为嘉泰壬戌年正月中澣
,X阳孙寿斋书写。
2023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