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雾影乍随山影薄,蛩声偏接漏声长。
详注——
一痕:见《水栀子》注。
湿秋光:沾湿润泽秋日景色风光。湿:沾水,润泽。(唐)王昌龄《采莲曲》:“争弄莲舟水湿衣。”秋光:秋日的景色风光。(唐)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兵曹使宴》:“秋光稍欲暮,岁物已将阑。“(唐)司空图《重阳山居》:”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纨扇:用白色细绢制成的圆形扇子,又名团扇,罗扇,宫扇。(南朝.梁)江淹《班婕妤扇》:”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刘禹锡《团扇歌》:"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雾影:雾气的影像形态。影:影像,形态。魏收《南史.长沙宣武王懿传附萧猷》:”与楚王庙神交饮......尽欢极醉,神影亦有醉色。“《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拜了影回来。“
乍随:初随,开始跟着。乍:初,刚,才。(宋)柳永《满朝欢》:”巷陌乍晴,香尘染惹。“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蛩(qiong)声:蟋蟀叫声。白居易《禁中闻蛩》:”西窗独闇坐,满耳新蛩声。“(唐)许浑《秋夜宴李侍御宅》:“蛩声闻鼔歇,萤焰触帘回。”
偏接:偏偏连接着。偏:语气副词,出乎预料或意外。(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秋来应瘦尽,偏自着腰身。”(唐)刘方平《夜月》:“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语译——
一霎雨过,更加润泽靓丽了秋日美好景色风光;纨扇刚一抛却,自觉来了一身爽快清凉。岚雾形貌,刚刚随着山体形状变得稀薄疏朗;蟋蟀的鸣叫,偏偏接连着更漏,一递一声长长。
秋
日
登
楼
梧影萧疏弄晚晴,残蝉凄楚不堪听。楼高望极秋山去,溢眼重重叠叠青。
详注——
萧疏:
稀散。杜甫《除架》:“束薪已零落,瓠(hu)叶转萧疏。”(唐)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晚晴:傍晚雨过天晴。(南朝.梁)何逊《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振衣喜初霁,褰(qian)裳对晚晴。“(唐)司空图《山中》:”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残蝉:秋天的蝉。(唐)司空图《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幽鹤傍人疑识旧,残蝉向日噪新晴。”(唐)郑谷《江际》:“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枝黄叶送残蝉。”
凄楚:
凄凉悲哀。(汉)蔡琰(文姬)《胡笳十八拍》:“寻思涉历兮何囏(jian,同”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唐)黄滔《送君南浦赋》:“莫不捻嶰(xie)竹以凄楚,拨湘弦而激越。”
望极:
望尽;极目远望。(宋)李觏(gou)《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高观国《霜天晓角.春云粉色》:“望极,连翠陌,兰桡(rao)双桨急。”
溢眼:
眼不胜观;超出目力所及;超出眼界。一般写作“溢目”。(东汉)延笃《与李文德书》:“洋洋乎其盈耳也,焕烂兮其溢目也。”(晋)左思《吴都赋》:“窥东山之府,则瑰宝溢目。”
重重叠叠:一层又一层堆摞在一起的样子。苏轼《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宋)徐俯《卜算子》:“柳外重重叠叠山。”
语译——
萧疏的梧桐枝叶,晃动逗玩着晚晴光影;秋蝉声声,戚哀悲凉,不忍卒听。画楼高高,遥望远远秋山,不能穷竟;目不胜观,尽是重重叠叠山峰青青。
202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