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仙人,非求不死之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既已,齐人徐巿(fu)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译作白话:秦始皇东巡登琅琊山,作琅琊台,刻石立碑以为纪念这些事儿完毕之后,齐地徐巿等人上书,说大海深处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神态超然风采出众有道的仙人住在上边。恳请答应我们,斋戒沐浴而后,率领上青年男女去求请他。于是,就派遣徐巿并派发青年男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人。
2、遣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东巡到碣石山,没有立碑,直接于岩壁上刻下纪念文字,事了而后,“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趁便派韩终、侯公、石生向神采出众有道的仙人求取不死之药。)
3、徐福所求延年益寿之药和他的真实目的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有云:“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也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译文于后——
派徐福入海寻求神异之物,(徐福)回来后,编造了一通假话道:“我见到了海中的大神,他问道:‘你是西边秦国皇帝派来的使者吗?’我答道:‘是的。’‘你有啥要求?’(我)答道:‘希望得到延年益寿的药。’神仙说:‘你们秦王送的礼物太少,你就只能看看延年益寿之药是啥样子而不能得到。’于是我就跟着他从东南方向到了蓬莱山,见到芝成宫的城墙阙楼,还有一位铜色龙形的使臣,放出的光芒直照射到天上。于是,我又一次揖拜海神而后才问:‘那么,应当给你献送些啥礼品之后才可得到延年益寿之药呢?’海神回答说:“用那些名声好身体健壮的青年男子和相等数量的青年女子,以及五谷种子和各色能工巧匠,一同前来以后,就可以得到延年益寿之药。”秦始皇听后非常高兴,就派遣青年男女各三千人,带上五谷种子及各色能工巧匠一块儿前往。徐福到了一个平畴沃野的大泽边儿,停留居住下来,自当头儿,不再回国。
4、
不死之药之真实
由求仙人到求异物,再到求不死之药,以至徐福谎说求延年益寿药,而徐福却一去不返,自当头儿,居住下来。这秦皇派人要求的到底是啥药,莫衷一是,让人糊涂。不过,唐末前蜀有位叫杜光庭的,在其所著的《仙传拾遗》中给出了答案。云——
"秦始皇时,大宛中多枉死者横道。数(shuo,屡屡)有鸟衔草覆死人面,皆登时(很快)活。有司奏闻始皇,始皇使使者賫(ji,带着)此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云是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药,生琼田中,一名养神芝,其叶似菰(gu),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女各三千人,乘楼船(高大的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又唐开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医张尚容等不能知(不认得病症),其人聚族言曰:‘形体如是,宁可久耶?闻大海中有神仙,正当求仙方,可愈此疾。’......因与侍者賫粮......挂帆随风......登岸致谒,具语始末,求其医理。徐君(徐福)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饭哺之,......翌日,以黑药数丸令食,食讫,痢(拉下)黑汁数升,其疾乃愈。.....复与黄药一袋,云:‘此药可治一切病。还遇病者,可以刀圭(羹匙)饮之。’某还,数日至登州,以药奏闻。时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
”异物“、“不死之药”、“延年益寿”之药,原来是治病之药,可以把濒临死亡者从死神手中救活之药,与长命不死毫不沾边儿。此药另一名儿叫“养神芝”,用来养精安神的。
5、日本文字中的徐福
日本人撰写的《日本国史略》中说,日本第七代天皇孝灵天皇(公元前291年——215年)在位其间,秦人徐福来,率童男女三千人,带着三坟五典等中华典籍。日本的另一部古书《富士文书》中还说,徐福一行人来到日本后,不仅给当地人教授中华典籍,而且教授耕种、捕鱼等技术,提高
知识文化水平和农业、渔业产量,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等等。
日本人的文字记录,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说的秦始皇派给徐福所带人员中有各色能工巧匠,所带礼品乃五谷良种,是相吻合的。秦始皇支持的徐福团队,是个文明交好使者团,发展友谊团。
6、欧阳修的《日本刀歌》亦证明徐福给日本带去了百工和五谷良种
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有一首七言古风《日本刀歌》,也说徐福当年东渡,给日本带去的是科学技术和五谷良种。其歌曰——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灾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注:
昆夷:殷周时期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部落。
越贾(gu):越地商人。
闲杂:混杂,错杂。
鍮(tou):黄铜。
佩服:佩带,挎带。
淹留:滞留,停留。
丱(guan)童老:孩童都老了。丱,古时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诈:言称,自称。
逸书:汉时所得二十九篇以外的《尚书》,即《古文尚书》。
夷貊(mo):我国古时两个少数民族。夷居东,貊居东北。
锈涩:生锈不锋利了。
通津:四通八达的路。诗中作来往、消息讲。津,渡口,诗里作路讲。
2022年6月6日东抄西摘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