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2017-12-01 07:54:58)
标签:

盛京碑林

历史故事

秦开

抗倭将军

镇边门

分类: 乡情未泯
http://s15/mw690/001QDKNwzy7geh2V5lI0e&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

         ——盛京碑林(上)

 

盛京碑林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是沈阳市近年来在塔湾公园内新增添的,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体,并具有观赏价值的公共文化场所。包括两部分。一是碑林公园,由新建和新雕刻的沈阳历史人物、事件等组成的碑亭、碑廊和数十通石碑;二是新建的碑林陈列馆,集中馆藏了沈阳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碑118通及残碑构件等200余件。

碑林公园内虽然是近年来新建的景观和新雕刻的作品,但与园中的古塔、古寺、古运河相映成辉,在畅游优美景致的同时,却从中领略了沈城的古老韵味和久远的历史故事。

 

园内的辽代无垢净光舍利塔

http://s1/mw690/001QDKNwzy7gegRVW80e0&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流经园内的北运河

http://s15/mw690/001QDKNwzy7gegS6BFs4e&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回龙寺

http://s13/mw690/001QDKNwzy7gegSPTPKac&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从一段最古老的故事说起。秦开是战国时期燕国德才兼备的将领,是正史中最早记载的与辽东和沈阳古代史有关的历史人物。

当时燕昭王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百姓遭难,便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司马迁的《史记》中曾写道:“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

秦开奉命率军攻袭东胡,打败了东胡各族并将他们向北驱逐 ,开拓大片北方领土。而后,建长城,设郡县,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进步的社会制度扩展到东北地区,使文明延伸到蛮荒之地。辽东郡的设置是东北地区进入中华文明体系的转折点,是新的历史时期开端的标志。

园内的秦开雕像碑,沈阳五里河公园重达五十吨的秦开青铜塑像,是后人对秦开丰功伟绩的纪念。


走过高大的盛京碑林牌楼一通通石碑展现眼前

http://s7/mw690/001QDKNwzy7gegTeAo6e6&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中的秦开雕像碑

http://s6/mw690/001QDKNwzy7gegTNhlze5&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五里河公园的秦开青铜塑像

http://s1/mw690/001QDKNwzy7gegUdGX690&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沈阳是清代盛京将军衙门所在地,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其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立的《尧山将军抗倭纪功碑》和《抗倭依将军碑》,记载了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抗倭的经历和事迹,是中日甲午战争真实的历史记录。《尧山将军抗倭纪功碑》和《抗倭依将军碑》20085月在沈阳慈恩寺内被发现后原碑移放于“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尧山将军碑》碑首高58厘米、宽82厘米、厚28厘米;碑身高155.5厘米、宽80厘米、厚28厘米;碑座长109.5厘米、宽66.2厘米、厚72厘米。碑阳刻篆书十三行,300余字,摘录部分如下:尧山将军,当军务甫起,即慨然请缨,攻凤凰厅,攻海城,几克。时论惜之,然敌人终不能越千山一步。厥功伟矣,作诗以纪之,呈教:千山行(有序),倭人内犯在甲午,虐我黎民据疆土。公闻奋袂率师来,誓扫欃枪何英武。冰天雪地决雌雄,旌旗蔽野剑摩空……

《抗倭依将军碑》碑首高59厘米、宽81厘米、厚29厘米,碑身高155.5厘米、宽79.5厘米、厚28厘米,碑座长109.5厘米、宽66.5厘米、厚74厘米。碑阳刻篆书三行26字:“大清将军依,率精卒万人,大战倭寇;独挡北犯于千山南;力马勒铭。”

上述两碑之碑主既依克唐阿。据史料记载,依克唐阿道光十二年(1832年)生于吉林伊通马家屯,自幼“善骑射、好围猎”,18岁从军,成为八旗军中马甲。其间,英勇无畏,屡立战功,相继在吉林、黑龙江任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在盛京任上尽展才华,提出“民为国本,救民为先”的施政方针,主张“利国首在富强,富强以采矿为急务”,号召军民办团练、筑炮台、制枪炮、开矿山、修铁路、印钞票、设银行、垦荒晒盐等等,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1899年依克唐阿病逝于盛京,终年66岁。


园内的山门

http://s3/mw690/001QDKNwzy7gegUOAo2d2&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盛京将军”等石碑的展示场地

http://s6/mw690/001QDKNwzy7gegVzssR65&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尧山将军碑》

http://s1/mw690/001QDKNwzy7gei1tqxie0&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抗倭依将军碑》

http://s10/mw690/001QDKNwzy7gei0Y3yNd9&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回顾当年,辽代兴建那座无垢净光舍利塔的近处是一道河湾儿。于是,人们便起了一个随缘的地名“塔湾”。1641年,清朝入关前,重新修建了舍利塔,并建了一座寺庙。这时河水已经改道,没有了河流。百姓无水思龙,梦想着这地方重新有水,便给寺庙起名“回龙寺”。 1644年,满清入关进入北京建立清王朝。1877年后,清政府开渠引浑河水灌溉农田,新开河水流经舍利塔,“塔湾”之名重新起用。当年,乾隆皇帝回老家沈阳,亲自为舍利塔、回龙寺题词:“万福之源”。这就是“万福之源”碑的来历。

在公园西南还有一座乾隆皇帝题字碑“泰交景运”。这四个字来自沈阳故宫大政殿,大殿门内正中有乾隆皇帝所书“泰交景运”大字匾额,两旁是乾隆皇帝亲撰对联: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

而另一座题字碑“镇边门”则对明、清历史和我国古城建筑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文献记载明代沈阳中卫的北门叫安定门,清初沈阳城改造时拆除了东西南三座城门,唯独北门没拆。直到康熙初年,才用砖将其封砌在城墙内。从此,便没有了这座城门的音讯,在民间却多了种种关于“九门”的传说。1958年一次维修下水管道的施工中,在大北门与小北门之间发现了“九门”遗址。

历经数十年战乱,“九门”遗址遭到了严重破坏,根据残留的遗迹根本无法恢复原貌。1959年进行城市改造时,考古人员在挖掘现场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镇边门”三个繁体汉字,石碑的下角还写着“明万历年”。原来,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曾将安定门的单券门改造为有两个东西券门的城门,完工后更名为“镇边门”。

改造后的“九门”结构让人感受到了建筑者的智慧。以前考古人员挖掘的城门都是纵向通道,而“九门”从平面上看则是两个对顶的“十”字形状,也就是说,在纵向通道的两侧,各辟有两条平行的横向通道。这样设计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城门洞内可以大量屯兵,城门楼上可观察敌情,易进易退,不仅便于得到城内兵力的增援,还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城堡,牢不可破。这也是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将故宫背靠“九门”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后来发掘出土的汗王宫遗址在“九门”与故宫之间是否也与此有关,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吧。总之,这种立体式、多功能的城防工事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九门”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记忆只有一条被称为九门路的小巷了。


园内的碑亭

http://s16/mw690/001QDKNwzy7gehb07OT7f&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驮碑的赑屃(音毕喜)

http://s3/mw690/001QDKNwzy7gehbC43Ue2&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乾隆题字碑“万福之源”

http://s11/mw690/001QDKNwzy7gehfchMS0a&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乾隆题字碑“泰交景运”

http://s8/mw690/001QDKNwzy7gehfT3wz87&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沈阳故宫大政殿内乾隆书“泰交景运”的大字匾额

http://s11/mw690/001QDKNwzy7gehiag0G9a&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园内的“镇边门”碑

http://s2/mw690/001QDKNwzy7gehiqhfrb1&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http://s14/mw690/001QDKNwzy7gehiDAx7dd&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当年的九门路小巷和考古挖掘的“镇边门”碑

http://s13/mw690/001QDKNwzy7gehiJYyU7c&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本图源自网络)

座落在“九门”与故宫之间的汗王宫遗址陈列馆

http://s7/mw690/001QDKNwzy7gehiUqiOb6&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http://s16/mw690/001QDKNwzy7gehj7MBN3f&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盛京古城平面示意图

http://s11/mw690/001QDKNwzy7gehjqaTg4a&690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TITLE="游碑林公园  闻历史故事——盛京碑林(上)"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