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蒙面纱的女性

(2016-03-09 00:42:20)
标签:

杂谈

最近我在策划新一期节目,内容是阿富汗塔利班之兴衰,读了些相关著作。节目内容不多讲,谈一些读书边角料,发一些感慨。

近代阿富汗最美好的时光当属查希尔国王统治时期。他是阿富汗王国的末代君主,在大国角力夹缝中寻求和平,在闭塞环境里谋求开化。在查希尔国王小心翼翼的维持下,这个中亚国家拨下了文明的种子。喀布尔成为中亚最大城市,工商业发达。中产阶级兴起,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大幅提高,新生儿死亡率降至发展中国家最低的行列。即便南部贫困的坎大哈省(即后来塔利班崛起的地区),丰盛优质的瓜果行销周边各国。

这个时期的阿富汗,女性权利可能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城市女性拥有同等进入大学的机会,乡村女童的辍学率高一些,不过很多学校也收女童。阿富汗还有专门女校,主要培养教师。塔利班接管阿富汗之前,这个国家70%的教师,50%的国家公务员都是女性,在喀布尔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也有40%女性。

关于阿富汗女性的精神面貌,各位到网上去搜一搜六十年代阿富汗的照片。

塔利班掌权后,下达的宗教禁令有相当部分是针对女性。所有妇女都被要求待在家中,不允许出门,连购物都不允许。女性不仅被禁止上学,还被禁止工作(除了极少数医护工作之外)。在喀布尔,为女性提供服务的商业机构,比如美发店、美容店、女子公共浴室,全被勒令关闭。时尚杂志全部毁销,裁缝们也收到警告,禁止为女客人量体度身,一切身体数据只能靠记忆。宗教警察还要求家家户户将玻璃窗挡住,以免外面的人看到屋里的女性。

塔利班统治时期,女性只能穿着全身黑罩,只露出眼睛的“吉里巴甫”——我对这种服饰真是由衷地厌恶,就不贴图了。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搜。

《塔利班》这本书说到,美国之所以断绝和塔利班若即若离的接触,转为制裁和打击,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塔利班对女性的迫害引起美国政界厌恶。不仅女性团体游说白宫,好莱坞明星在很多场合也公开谴责,敦促美国展开行动。1998年空袭塔利班前,美国已开始在外交上对塔利班展开制裁。2001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这个疯狂迫害女性的政权终于倒台。

塔利班的精神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东某个国家那里。他们分享相同的宗教支派。像塔利班那样迫害女性的国家,在中东大摇大摆地存在,甚至还是美国的盟友。他们把这种迫害称作独特的习俗。此种习俗根基的文化体系,则蔓延至世界各地,只不过程度不同。在某些东南亚国家,女孩婚前性行为竟被施以鞭刑,这还算温和呢——在纯洁的中东国家,她面临的是石刑。

这是一个系统性地蔑视女性权利的文化体系,它毫无惭色地立于国际社会。现在看来,它缺乏自我批判,自我净化的能力,越极端者,越能在这体系中占据话语的主动权。主流温和派对显见的暴行缄默无言,几乎听不到批判反省的声音。每当文明社会的人们施以谴责,他们往往抬出“多元文明”的旗帜辩护。世界上哪有什么多元文明,存在的只有文明和野蛮的对立,文明程度的差异。你能想象吗?一个年轻女性仅仅因为向陌生人展露了美丽的面庞,就要受到严厉惩罚。如果这也能算文明的话,塔利班是不是也是某些美德的守护神?

今天是妇女节,一个人人都在谈女性权益的日子。我写这篇文章,只谈那些穿黑袍,戴面纱,要守很多特殊规矩的女性。许个大愿吧,希望她们能够走出桎梏,走向自由。愿那些待遇和塔利班时代差不多的女性,能够迎来阿富汗的黄金时代;愿那些受“温和限制”的女性,能够获得完整的权利,尽情地展示美丽。今天我的同事写了一首诗,我摘出其中一句献给她们:愿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

(想第一时间阅读菁城子的文章,关注公众号jingchengzi8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