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事的都是“临时工”,那“正式工”去那........

标签:
杂谈 |
男子是后勤“临时工”,放言“收费1万不是大事”的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
也是“临时工”,再往前回忆一下,掌掴菜农的城管是“临时工”,撞人逃逸的
警察是“临时工”,就连“中华脊梁奖”这样的大项目居然也是“临时工”挺起
来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临时工”,“临时工”成了“壁虎的尾巴”,遇
袭就自断保命,人们似乎总结出一条“真经”———出事的总是“临时工”。
服务部门,为解决员额不足的问题,也大量使用“聘用、非在编”人员。按照正
常思维,“临时工”干活比正式人员更卖力,做事更小心,“临时工”渴望得到
领导的赏识,希望得到群众的支持,等待自己“转正”的机会,谁会拿自己的饭
碗开玩笑呢?再说,即使没有转正的希望,这些聘用的“临时工”,未必比那些
“正式人员”素质差,相反,相对的弱势让人更谦虚、更低调,随便惹事,似乎
不合常规。
退一步讲,假若惹事的真是单位的“临时工”,这个部门能免责吗?让老百
姓来辨认员工身份,规避“恶劣员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失职。而对公共
服务部门来说,聘用“临时工”更要慎重,管理应更严格,要求应更细致,任由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发生在“临时工”身上,更是一种管理的失范。
所以,一出事就强调是“临时工”,不好使了,屡屡拿“临时工”做替罪羊,
只能让人更生疑惑。取消“临时工”这个工种也许是一种奢望,但不再动辄拿“临
时工”说事,才是大众期望的.我们耐心的等着.那怕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