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惹事的都是“临时工”,那“正式工”去那........

(2011-11-20 11:42:25)
标签:

杂谈

  惹事的都是“临时工”,那“正式工”去那了........

半扎寨:汝州的金饭碗

 

     这些年,“临时工”惹事实在不少。云南民族大学“卡诱”女生陪酒的当事

男子是后勤“临时工”,放言“收费1万不是大事”的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

也是“临时工”,再往前回忆一下,掌掴菜农的城管是“临时工”,撞人逃逸的

警察是“临时工”,就连“中华脊梁奖”这样的大项目居然也是“临时工”挺起

来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临时工”,“临时工”成了“壁虎的尾巴”,遇

袭就自断保命,人们似乎总结出一条“真经”———出事的总是“临时工”。


      在过去,“临时工”是对无固定岗位员工的称呼,如今在一些政府和公共

服务部门,为解决员额不足的问题,也大量使用“聘用、非在编”人员。按照正

常思维,“临时工”干活比正式人员更卖力,做事更小心,“临时工”渴望得到

领导的赏识,希望得到群众的支持,等待自己“转正”的机会,谁会拿自己的饭

碗开玩笑呢?再说,即使没有转正的希望,这些聘用的“临时工”,未必比那些

“正式人员”素质差,相反,相对的弱势让人更谦虚、更低调,随便惹事,似乎

不合常规。

  退一步讲,假若惹事的真是单位的“临时工”,这个部门能免责吗?让老百

姓来辨认员工身份,规避“恶劣员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失职。而对公共

服务部门来说,聘用“临时工”更要慎重,管理应更严格,要求应更细致,任由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发生在“临时工”身上,更是一种管理的失范。

  所以,一出事就强调是“临时工”,不好使了,屡屡拿“临时工”做替罪羊,

只能让人更生疑惑。取消“临时工”这个工种也许是一种奢望,但不再动辄拿“临

时工”说事,才是大众期望的.我们耐心的等着.那怕一万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