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以养性 益寿延年

(2010-05-04 13:41: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讲座☆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长寿,享受欢乐。但对很多人来说,原本健康的身体却在生活中被折损了。自古至今,人们为了寻求长寿费尽心机。秦始皇派徐福入海求药,花去钱财无数,却最终死在出巡路上;唐太宗李世民服食“长生金丹”,造成汞中毒;道家炼丹不成反而“发明”了火药……

    到底怎样才能长寿呢?我们还是从中医养生理论中寻找答案吧。说到底,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养生”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在说保养生命。“养生”又称为“摄生”(摄纳生命)。无论道家学说,还是中医理论都认为“(寿)掌握在自己手里”。懂得摄生,便可延缓衰老,“增加”寿命。“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否则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人类生命规律的探究,以期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中医养生还在不断的探究人类衰老的机理,探索延年益寿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规律,就是倡导遵守自然世界的规律。随着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各季节都有不同的养生方法,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强求,不委顿……可见,中医养生学说还是实践科学。中医养生理论更讲求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重在情以养生。中医认为,人的情志(精神世界)至关重要。在华夏文敏当中,“精神”这个词汇是最多被提及的。诸如“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等,只要有“精神”存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养生方面似乎更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身体里的“病”并非源于外部“敌人”的强大,而是自己内在没有一个支撑身体的强悍精神世界,所以容易被病毒入侵。往往是我们的内心出现“癔症”后,身体的某一部分则“跟着”内心的“意愿”生病了。《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可见,避免外界的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的精神调养是养生的重要环节。精神调养尤其强调避免“伤春悲秋”的情绪,同时提倡“静以养肾,动以怡神”,如能“移神易性”那将更有利于调养个人情致。要想真正养情逸性,则无论任何时间、地点涉及任何事物,都要使自己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信念和力量,而不被外界的负面纷扰所影响。

    全国名老中医李济仁给人的印象是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老人家总结的养生保健方法首推养心 五脏之中养心最为重要,每天晚上临睡前按摩手上的劳宫穴(掌心处,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和脚上的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可起到心肾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其次是注意调肝 养肝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如欣赏字画、养花种草、四处旅游等,可以陶冶情操。人卧则血归于肝,定时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肝。

    再次是重视养肺 晨起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即一呼一吸尽量达到6秒钟。这种方法可以养肺。

  还有注重健脾 脾胃为气血生化的来源,后天之本。如每天起床和睡前都各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以顺、逆时针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和按摩脐上膻中穴、脐下丹田穴各100下。

    不忘补肾 “肾藏精、主纳气;主骨生髓、主生长发育,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的精有“精华”之意,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因为它有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老先生建议:经常用一只手在前按摩下丹田、关元穴,另一只手在后按摩命门穴、腰阳穴。这几个穴位有助于养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