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药分类略例【乙】

(2009-06-24 10:52: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学常识☆

消食药

  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本类中药具有消化饮食积滞、开胃和中的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积滞,腕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证。

鸡内金 莱菔子 谷芽 麦芽 神曲 山楂 稻芽
解表药

  凡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解表药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根据解表药药性及临床应用不同,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①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 ②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辛以发散,凉可祛热,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

    解表药多为辛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疗效。

浮萍 淡豆豉 木贼 葛根 升麻 蔓荆子 柴胡 菊花 桑叶 蝉蜕 牛蒡子 薄荷 生姜 细辛 胡荽 柽柳 辛夷 苍耳子 藁本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香薷 紫苏叶 桂枝 麻黄

泻下药

    本类药物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等作用,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根据本类药物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1.攻下药:本类药物多苦寒,其性沉降,主入胃、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并能清热泻火。

2.润下药:本类药物多为种子或种仁,富含油脂,能滑润大肠,使大便软化易于排出,适于肠燥津枯便秘。

3.峻下逐水药:本类药物苦寒有毒,泻下力峻猛,药后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从大便排出。

    年老体弱、脾胃虚弱慎用;妇女胎前产后经期忌用;应用有毒峻下药要严格控制用量。

巴豆霜 狼毒 千金子 牵牛子 商陆 京大戟 芫花 甘遂 郁李仁 火麻仁 玄明粉 蓖麻子 芦荟 番泻叶 芒硝 大黄

涌吐药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本类中药多为酸苦,可促使体内所停留的毒物、痰涎、宿食等通过呕吐的方法予以排除。

    本类药物作用强烈,大都具有毒性,用时慎用。涌吐药止可暂投,中病则止,不可连服、久服。

瓜蒂 藜芦 胆矾 常山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等作用,主要用于久病体虚、元气不固所引起的自汗、盗汗、久咳、久泻、久痢、脱肛、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带下日久、失血崩漏等滑脱不禁的病证。根据药物功效特点分为三类。

1.固表止汗药:本类药物能行肌表,调节卫分,而有固表敛汗的功效。

2.敛肺涩肠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和涩肠止泻痢作用。

3.固精缩尿止带药: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

芡实 海螵蛸 莲子心 莲须 莲子 金樱子 桑螵蛸 覆盆子 山茱萸 白石脂 南五味子 禹余粮 赤石脂 肉豆蔻 石榴皮 诃子 罂粟壳 五倍子 乌梅 五味子 浮小麦 麻黄根

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本类中药都是温热性质,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止痛等作用。主要用于寒症及心肾阳虚所引起的亡阳证。

    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异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

桂丁 山萘 八角茴香 母丁香 胡椒 荜澄茄 荜茇 丁香 花椒 高良姜 小茴香 吴茱萸 肉桂 干姜 附子 ?石

化痰药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因病症上痰、咳、喘三者相互兼杂,故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并一类介绍。

1.化痰药:根据病症化痰药分为温化寒痰药和清化热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咯痰困难、痰饮喘促及由痰所致的癫痫、瘰疬、阴疽流注等病症。

2.止咳平喘药:本类药物有的偏于止咳,有的偏于平喘,有的兼而有之,主要用治咳嗽、气喘等病患。

猪牙皂 白苏子 金礞石 木蝴蝶 洋金花 矮地茶 白果 葶苈子 桑白皮 枇杷叶 马兜铃 款冬花 紫菀 百部 紫苏子 苦杏仁 钟乳石 玫瑰茄 竹黄 柿霜 冬瓜子 半夏曲 绞股兰 青礞石 胖大海 瓦楞子 海浮石 蛤壳 黄药子 紫菜 昆布 海藻 天竺黄 竹茹 瓜蒌 浙贝母 川贝母 桔梗 前胡 白前 旋覆花 皂荚 白芥子 禹白附 天南星 半夏 胆南星 扁青

中医药分类略例【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