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公元前401―前310)原名秦越人,渤海人(今河北任丘),战国时期的名医,中国最早的医学家。
由于他的医学知识十分丰富,能够治疗各种疾病,人们把他比作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医――扁鹊。他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高超的医术和美好的医德却一直留在人间。
有一次扁鹊来到蔡国,见到了蔡桓公,对他说:“大王你病了,病在皮肤浅表,应及时治疗,否则将加重。”
蔡桓公因为没有任何不适感觉,根本不理睬。
五天之后,扁鹊第二次来见,告诉他病已到了肌肉血液,赶快抓紧治疗,蔡桓公仍回答没病。
第三次来劝蔡桓公时,警告他病已入胃肠,相当危险,扁鹊竟被当作巫师赶了出去。
后来,蔡桓公自感不适,再把扁鹊请来看病时,扁鹊只说:“晚了,没有救了。”几天之后蔡桓公就死了。
扁鹊使人起死回生的记载
虢国太子病危,扁鹊被请进宫治疗。
时宫中正为虢太子准备后事,原来他们认为太子已经死了。
扁鹊仔细观察太子“尸体”后取出针具,在太子头顶上取穴行针。
一针下去,便听见太子咳了一声,接着微微睁开了双眼。
扁鹊救活虢太子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称他为神医。
名医扁鹊称谓的由来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郑郡(今河北省任丘县)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青年时代的扁鹊,随一位名叫长桑君的良医学习医术、长桑君发现扁鹊是一个诚恳勤奋,为人正直的青年,就把自己的医疗经验和珍藏多年的药方传授给他。扁鹊刻苦地学习了十几年后,成了一位能「心见五脏症结」的杰出医生。他曾在今陕西、山西、河北一带行医,为当时劳动群众解除疾苦。
扁鹊行医于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为满足群众需要而施展自己的医术。当他行医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的时候,发现当地的人关心妇女,他就在那里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后来他行医路经洛阳(今陕西洛南)时,看到洛南的人们非常尊重老人,于是又做了「耳目痹医」(五官科医生)。最后扁鹊行医到达秦国的都城??咸阳,看到秦国人民非常「爱小儿」,所以,扁鹊便又在那里做了「小儿医」(儿科医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医疗经验,成了一名集多种医术于一身,兼通临床各科的能手。秦越人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扁鹊」,是指他行医走遍半个中国,足迹很广,为解除人民的疾苦,像喜鹊一样,给人们带去吉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