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版《白鹿原》应该更名《田小娥偷情记》(图)

(2012-10-11 09:36:04)
标签:

娱乐

费都

《白鹿原》

田小娥偷情记

《疯狂的石头》

分类: 秋雨看娱

   电影版《白鹿原》应该更名《田小娥偷情记》(图)

    前一阵子最让人期待的事情,无非就是电影《白鹿原》终于上映。导演王全安曾说:“这是一部难产的电影”,拍摄期长,审核期长,在上映前夕也因各种琐事再次推延上映,吊足观众胃口。

    那么,这部备受期待的影片,到底反响如何呢?

    有网友在博客上写出了观后感,《白鹿原》被删减的地方大多是出于政治考量,同时片中也有一些近乎谄媚或者是讽刺的台词。删减对后半段的损伤尤为明显,直接拿掉了抗战后的段落。太过直接的动刀,造成了人物命运的不知所踪。

    而白鹿原白鹿原,只见田小娥,并不见白鹿,从祠堂到白嘉轩,他们的存在才是白鹿原的悲剧所在,压抑引发了叛逆,导致反抗。《白鹿原》遗憾的地方在于后半段,当故事离开了主线索和轴心人物,田小娥成为主打,她栖息的破窑洞成了主场景,她的感情纠葛反而成为全片主旨。片中唯一完整的就是田小娥,因此难免会发生观众们看半天,“我去这是什么情况”,到结束依然弄不明白,就会有点儿不爽。

    大片大片的麦田,莫名其妙的激情戏,走神的群众演员,加上突兀的电影画面镜头切换,上下剧情往往又毫无衔接,让观众的思维一直处于跳跃状态,时常3个小时的白鹿原,被不少影迷嫌弃太沉闷。或许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能够做到众口交加的称赞,确实太难了。

    秋雨再次对国产片失望,这倒不是我对国产片有偏见,诸如轻松搞笑的《疯狂的石头》我还是喜欢的,但像《白鹿原》这样的电影,只能说是糟蹋了原著。
    这部电影,我们没有看到命运的抗争,没有看到奋斗的希望,只有对现实的妥协,对物欲的妥协。整个一部电影,被拍成了《田小娥偷情记》,好像不偷情,不来点露点,不来点呻吟,就不会吸引观众似的。沉闷的影片氛围,使人一开始就进入了导演自己设定的艺术氛围中,而这种体现导演个人艺术的氛围,让观众觉得非常的不适,一点儿代入感都没有。
    整部影片,不见白鹿原,只见田小娥;不见命运,只见沉重的欲望。好端端的一部原著,竟然被拍成这样,实在失败。曾有人发微博说,白鹿原的失败在于发行方面的宣传没做到位,我想说的是,不做宣传,可以节省一笔宣传费用。一旦搞宣传,连宣传费都会亏进去的。
    据说编剧芦苇在看了片子后,要求不要在影片中署名。所以,现在的影片,就成了“导演、编剧 王全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