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hi.blog.sina.com.cn/Poll.php?project_id=2872&id=297
当今有个词叫做“城管”,我一直不明白其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城管”就是在我国当前法制体制下,为避免从前多头执法造成的重复执法而产生的综合执法机关。
城管包括3种:一种是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同时通过执法资格考试的正规编制城管队员,行话叫做“行政执法队员”,有管理,疏导,取证,审批,暂扣等法律赋予城管部门的全部权力,并承担相关责任。第二种是街道城管办事处为协助正规城管工作而聘请的临时“社区进站人员”。第三种,既不是有执法权的正规城管,也不是招聘的协管员,而是由企业职工,机关干部,学生等在一些重要节日等特殊时期,经过有组织或者自发的临时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人员。
大家一直以为城管像“土匪、强盗”,可是,他们是为了市容和交通,可能有些时候他们执法的方式有些过分,希望他们重塑形象,不要再让市民误解。
大家可能认为“城管”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事物,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城管”了,有史可查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城管”这类工作岗位了。
据《旧唐书》载:“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这里说的“监市”,其特点和职业性质和今天的城管都非常相似,践于衙是指属于衙门管,但是比衙门官吏的社会地位要低一些,他们的任务就是“理市治商”,其中还有较为详细的城市街道管理规定:“距府十丈无市,商于舍外半丈,监市职治之。”古代的“府”是指行政机构所在地或地方行政长官、达官贵人的官邸,这里规定的就是离此类地点十丈之内不可以开店摆摊卖东西,而监督执行这些规定的人就是“监市”。
无独有偶,据唐代房玄龄在《唐世记》里记载:监市的成员并不是正式编制人员,而是可根据当地官员的意愿或根据政治形势随时从民间挑选人员组建和解散,组建期间监市的薪水由衙门发放。所以城管应该是唐朝时就已出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