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说一不二”?

标签:
荀子无极李嘉诚爱迪生《老子》 |
分类: 秋雨闲谈 |
一心一意不是三心二意;就是万众一心而不是离心离德;就是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背离。
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好事情,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极致?一心一意,浑然忘我地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他的体会就是一个“静”,也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忘我地投入,才能打通与宇宙智慧相互连接的通道,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
而华人首富李嘉诚则提出“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方面要建功立业,成就自我;一方面又要超越名利的束缚,解放自我,将自我的作为和成就融入到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服务的崇高境界之中。这就是李先生的追求与境界。难怪马云、牛根生、冯仑等企业家去拜访李嘉诚时都产生了一种朝圣一般的感觉和体验。
朴实的说法就是用心做事,真心做人。而在方法论上,统筹兼顾就是一。一是好与坏、祸与福、德与失的对立统一和完整统一。没有什么绝对的好或坏、祸或福、得或失。而是好即坏、祸即福、得即失。也就是物理学揭示的一个深刻的法则:世上没有失去,只有转化。用好用活这个法则,就可以转祸为福,逢凶化吉,无往而不利。这在思维机制和心灵运作的机制上就是“一心”。也就是六祖慧能所说的发现“本心”。
人类是如何进化为人的?是灾难。科学发现认为,正是远古发生的天灾使类人猿的一支被逼上宝路,不得不与尚处于动物状态的类人猿告别。
世界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二”就是分,就是矛盾双方的对立存在,这是客观的,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而如果世界总是处于对立、争斗的状态,没有了和合,没有了统一,那么世界也就分崩离析了,人类文明也就走入穷途末路了。所以老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即: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而这正是一心一意的精髓所在。
伟大源于创造,创造在于“一心”。如果我们全国十三亿人民都能做到一心一意,中国就必定令世界瞩目,小日本也不会嚣张,奥巴马也不会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