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慢火车”慢出幸福

标签:
时评 |
乡村振兴,箭在弦上,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像大凉山这样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民众出行困难,农产品运不出大山,乡村振兴难上加难。5633/5634次“慢火车”常年穿行在大凉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中,沿线经过38个乡镇,辐射周边97个乡镇。沿线居民大部分是彝族老乡,因为票价低廉、逢站必停,“慢火车”就成了沿线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可以说,公益性“慢火车”慢下来的是速度,快起来的是幸福。
行稳致远,为民服务情意浓。大凉山深处这趟公交化的小慢车,用二十多年未变的票价、免费装运货物的亏本运营,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了铁路扶贫的真情实意。这趟列车也进行了量身定制的内部改造,让家畜家禽、蔬菜货品能各就各位。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展示出铁路为民服务的浓浓情怀。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慢火车”将闭塞的土地与外界联通。赶集求医、探亲上学、外出务工……一趟趟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慢火车”,让这些成为现实。可以说,公益性“慢火车”就是沿线民众的交通车、生命车、致富车。
慢火车诠释“快时代”别样柔情。5633/5634次“慢火车”速度虽慢,但功能齐全。慢火车承载着大凉山彝族老乡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继续隆隆向前奔跑。
前一篇:将铁路安全知识根植于心
后一篇:坐火车去赏景来一场最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