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沿线处处都是绿色生态景观

标签:
时评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老铁路”沿线四季常青。在“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在铁路沿线绿化面积346万平方米。放眼望去,“中老铁路”沿线处处是流动的风景、多彩的画廊。“中老铁路”加强了中国与老挝及南亚、东南亚国家互联互通,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打造绿色环保线,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铁路建设者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累计完成沿线绿化工程346万平方米,玉溪至磨憨段沿线呈现出“四季常绿,站区有花”“景随路走,绿随车移”的绿色生态景观。
一站一美景,处处都是最美人文景观。围绕“精品站房、美丽站区、绿色长廊、特色服务、创新标杆”目标,昆明局集团公司和参建各方用心用情打造普洱站“茶马古道、云滇驿站”、西双版纳站“雀舞彩云、灵动版纳”、磨憨站“泛亚新口岸、山水映磨憨”、普洱站区“茶香普洱”和墨江站区“双福墨江”等站区特色文化,使各个车站的设计各具风格,呈现一站一景的鲜明特色。站房建成后迅速成为广大旅客的网红“打卡点”。
保护生态环境,铁路建设者有着大大贡献。“中老铁路”2万多名建设者,开动脑筋、日夜拼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仅克服了各种地质困难,还打造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铁路。比如,为防止亚洲象误入列车运行区域,中老铁路在亚洲象活动区域增设了42.9公里的亚洲象防护栅栏,顶部的刺滚笼将刺尖朝内,即使真的有大象靠近栅栏,也不会被刺伤。“野象谷”站也成了中老铁路上的“网红”车站。中老铁路形成一条与山川同美的绿色生态廊道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中老铁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设运营全过程。建设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融合,建设者们将生态环保的铁路巧妙地与大自然有机融为一景,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努力为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注入绿色发展动力,更丰富了“一带一路”的建设内涵,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湖北 周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