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行,这条连接西南和华中、华北等地的交通大动脉,穿越千山万水,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把重庆和郑州、长江和黄河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为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加速”。
郑渝高铁实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梦想。郑渝高铁是京昆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经过万州、奉节、巫山等三峡库区后,一路向东北飞驰而去,经过巴东、襄阳进入河南境内,随后抵达中部交通枢纽郑州,形成我国西南地区又一快速客运通道。重庆奉节,白帝城所在地,一夜之间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发展的新局面。奉节位于渝东北地区,过去不通铁路,开车到重庆要4个半小时,交通不便阻碍了经济发展。随着郑渝高铁通车,奉节到重庆的时间缩短为1个多小时,到郑州的时间也仅需4小时左右。“郑渝高铁”将重庆至郑州的交通时间从8小时缩短到4小时,并通过郑州“米”字形快速铁路网,使重庆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合肥、济南等重要城市的交通时间也极大缩短,这有效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北以及华东等区域的更高效对接与流通,对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发展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郑渝高铁带动区域性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仅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也将随着郑渝高铁开通进一步集聚。“郑渝高铁”通车后,高层次人才流动会更加频繁,去西南地区将成为一种重要选择。同时,信息流、资金流也将随着人才和产业加快流动,帮助成渝地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和中原地区强化供应链整合和产业提档升级。“郑渝高铁”将中原、成渝两个城市群以及中西部两个开放高地联系起来,让双方增加了一条走出去的快速通道。
郑渝高铁既是一条打破时空距离的有形通道,也是一条促进文化交流的无形通道。重庆巫山,大溪文化遗址考古现场。这里出土的折沿盆、敛口钵、弇口瓮和小口直领罐等陶器,与河南仰韶地区出土的陶器,外形近似而各属自身系统。唐宋以来,李白、杜甫、刘禹锡等无数文人骚客在如今的郑渝高铁沿线,留下众多千古名篇。尤其是故乡在郑州巩义的杜甫,在重庆写下了数百首诗篇,其中仅在奉节就写下400余首。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郑渝高铁开通带来的融通效应,将促进流域地区的文化力量愈加勃发,助力流域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