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田玉龙号”列车每天会穿越这里。它从和田站出发,行驶1960公里到达乌鲁木齐,与普通火车不同,这是在新疆开行的唯一一趟公益性“慢火车”,这趟大漠边缘的“慢火车”温暖着百姓出行的幸福路。
“慢火车”即时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铁路部门的为民情怀,它既是沿线村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又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让很多人都体会到了高铁发展带来的红利,可在祖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偏远贫困地区,铁路部门几十年如一日继续开行着每日一趟的“小慢车”。百姓口中的这个“小慢车”就是偏远地区百姓就医、买粮、求学等过日子都离不开的慢火车,它承载着沿线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百姓一天一天收获着喜悦和希望。铁路部门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时代使命,立足民生、精准帮扶之举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情怀,充分显示出“慢火车”的运行速度与关爱百姓的温度之间的强烈对比。
“慢火车”车票有价,关爱无价。作为偏远地区与发达城市群的主要纽带,“慢火车”挑起了百姓生计线、民族团结线的大梁,换来的是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欢颜。由于边远山区交通受限,人们不得不选择这种“慢火车”的交通方式出行。“慢火车”就是从边远山区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慢火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仍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经停530个车站,其中绝大多数是三四等小站。这些车次的票价几乎几十年未涨,还免费托运老乡们的各种鲜活农产品。无论看上座率,还是数创收点,细算小账,每一趟“慢火车”都是稳赔不赚。可以说,铁路营收是有价的,而助力边远山区百姓脱贫攻坚的这份收获是无价的。
“慢火车”虽慢,但情谊深远。“人民铁路爱人民”,几代铁路人用奉献和创新精神,在祖国边远贫困山区几十年坚持开行一趟趟“慢火车”。虽然开行“慢火车”处于亏损状态,但它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亏损,因为它将继续帮助边远地区的百姓实现脱贫致富梦想。“慢火车”是边远地区百姓不可磨灭的生活印记,不可或缺的生命动脉和生长动力。可以说,“慢火车”虽慢,但承载的使命却依然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