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取消特长生招生意味着什么?
徐永恒
先从杨东平老师的博客中看到,后来查阅了相关新闻报道,北京大学附中宣布取消今年小升初特长生招生计划,这在目前的小升初“战局”中是一种率先之举。据杨老师转述的媒体评论,学校有关人士对此的解释是为了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避免特长生培养中的“锦标主义”。
而社会上有人分析,这与北大附中希望进一步提升生源质量有直接关系。“对于北大附中而言,已经不需要用特长生政策吸引生源了。”一名家长称,根据他的了解,北大附中招收的很多非特长生,本身也具有一些科技、艺术或体育特长,而且这些孩子文化课成绩也相当突出。而以往招收的特长生,尽管特长突出,但文化课成绩明显与非特长生存在差距,这对于北大附中而言,并不能算是理想的生源。
对家长来说,北大附中取消小升初特长生招生计划,无疑堵住了以往通过科技、艺术、体育特长进入北大附中的路子。如果更多的中学名校效仿北大附中,那就会有更多条通往名校的特长生之路被堵住。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理论上应该面向所有该受此教育的人,本不应出现以特长来选拔的问题。但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由于一部分中学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在招生中的地位类似于重点大学,对想要进入自己学校的考生拥有了考察选拔权。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进入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学呢?显然,最有天赋、最有理想、最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最适合进入这些重点培养、培养重点的名校。这方面,薛涌师兄有一个比喻非常贴切,可以借用一下,假如一个身高2.15米,生长在农村,从来没见过篮球的小伙子与一个身高1.75米,生长在城市,天天有机会玩篮球的小伙子一起参加篮球专业的入学考试,无论是投篮还是带球过人,显然,2.15米将落榜,1.75米将被录取。但是,真正具有篮球天赋、潜力和特长的却是2.15米,他上学后,只需要一个月的训练,就将使1.75米难以望其项背;在未来,2.15米将成为一个优秀篮球运动员,而1.75米将被证明白占了一个指标,连替补队员都当不上。但是,入学考试标准是客观的公正的严格的,谁也不能擅自修改,因此,在入学考试上,2.15米还是要落榜。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明白了,真正导致2.15米落榜的原因其实是入学考试前的教育机会!生长在农村的2.15米,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了天赋的发挥,但他依然有天赋,有培养潜力。生长在城市的1.75米,受到了良好的甚至过度的教育,因此能达到名校的入学标准,但却没有天赋,没有培养潜力。
从这里推展开来,我们不难明白,在为进名校而竞争炙热的形势下,无论重点大学还是重点中学,他们招收的科技、艺术或体育特长生,许多都不是真正有这些方面的天赋与特长的,而是在这些方面受到了良好的甚至过度的教育的学生。显然,这与这类学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办学目标相背。
因此,北大附中取消特长生招生计划,是要这些被训练出来的特长生与那些保持着学习的兴趣,没有在某个方面揠苗助长的非特长生同台竞争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显然,选拔的天平可能将偏向后者,从而给那些有天赋,有潜力,但目前特长不彰显的学生更多的机会,相比之下,他们中间出现真正有特长的学生的机率更大。
虽然这样做,并不能改变因为教育机会不均等带来的教育不公平,但是,毕竟离因材施教又近了一步。
以北大附中的改革尝试来看高考,那么可以设想,高考中的各种加分也可以取消,同时,要允许重点大学完全自行组织招生考试,教育部的高考大纲废除,高考题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难题、超越高中教材范围的题,使那些真正有学习能力、有探索精神的学生不至在一场竞争尽量降低差错率的考试中败阵落榜。
注:杨东平博客:http://blog.baby.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0ig5r.html?tj=1
2010年5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