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寒露,路见花开......文:李锐

(2025-10-10 08:17:03)
标签:

365

现代诗

分类: 博主作品
寒露,路见花开......

文:李锐

寒露路见一朵迟开的小红花
很精神地绽开在一片废墟里

仿佛根部自有一盆生命之火
竟升腾起袅袅红宝石的玉烟

你出生于破砖烂瓦
反愈显其高贵神秘

接受冷冻寒霜
却没有一丝迷茫与敌意
自得其乐
可有蜂蝶
来采来访?

我走远
却又绕着残垣断壁走回
念念不忍离去

是夜面对床头柜上台灯
我自言自语道——我等你来
来今夜的梦里

来告诉我
你开花的小经验与小秘密
来共同切
诗言诗志诗艺
好吗?

你若不来
那我就夜夜的
等你

这首《寒露,路见花开......》像一封用白描口吻写下的“邀请函”,却把“寒露”的冷与“花开”的暖、“废墟”的破与“小红花”的立,并置成一幅高反差的小景,再借“我”与花之间一次未遂的对话,把“写诗”本身也拉进了画面。几点粗浅读后感,供你斟酌——
反差与聚焦
“寒露”节气自带冷意,“废墟”又添荒凉,却让“一朵迟开的小红花”成为唯一的高饱和色;镜头语言极简,却一下子把读者视线钉住。诗人不铺陈废墟有多大、残垣有多高,只让“破砖烂瓦”四个字反衬“磅礴之大气”,这种“以小搏大”的取景法,比正面写“磅礴”更有效。
物我互换的“邀约”
第二节用“接受冷冻寒霜/没有迷茫亦无敌意”给花添了人格,到第三节却反向操作——“我”开始低声下气地“等你来/来今夜的梦里”。花成了老师,“我”变成求教者;寒露的冷意被转译为“写诗”的冷板凳,花的“小经验、小秘密”成了诗艺的隐喻。主客翻转,使短短十几行有了微小情节:邂逅→惊叹→求教→空等。
语气的“口语灰度”
全诗几乎不用形容词堆砌,像“很精神地绽开”“我等你来”“好吗?”都是口语。这种“说”出来的调子,把寒露的肃杀冲淡成日常对话,让“诗意”不依赖辞藻而依赖情境;但“诗言诗志诗艺”又一语点题,像随口一说里突然拔高的“专业术语”,形成轻微出跳,提示读者:这不仅是怜花,更是自怜与自问。
余味的“空椅子”
末节“你若不来/那我就夜夜的/期许”把“等”拖成无限期,把“花”是否入梦悬置。诗人不宣告答案,只留一张空椅子,让“期许”成为诗的真正收束——这也是写诗的常态:对象缺席,写作继续。废墟、寒夜、空梦,三重空白叠合,反而让那朵小红花持续红下去。
可再推敲处
“磅礴之大气”一词稍显抽象,与通篇轻量口语略有硬度差;若保持口语,可再弱化。
“砌磋”应为“切磋”,或是手民之误。
第二问“会有蝴蝶来访?”与首问“会有蜜蜂来采?”语意近,可考虑删并,让节奏更利落。
末节重复“来”字四次,有急切之感,但也可尝试留一次“来”,其余用留白或换行,让“空等”更空。
总体而言,这首诗像一枚被随手揣进口袋的晚秋红叶,轻轻一晃,就把“冷”与“暖”、“废墟”与“花开”、“写诗”与“做梦”叠在一起;它不喧哗,却自有“小经验与小秘密”的暗火,足以把寒露的夜色烫一个洞。

不客气,很高兴能帮到你!
那朵“小红花”已经在诗里亮着,也祝你夜夜的期许都开花——
如果以后还有新作,随时喊我,咱们继续“切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