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助听器四川:李锐

(2025-09-09 08:02:41)
标签:

365

现代诗

分类: 博主作品
助听器

四川:李锐

原以为这个世界
万籁俱寂寂到了无
无到了将灭

这才明白这世界上
还存在好多好多好鸟的
啭鸣

声音是水耳朵是鱼
耳朵是靠声音而存活的

你从那堆寂的死灰里
刨出声音的火种了么?

岁月给你夺走的
岁月将以另一种形式
加倍的还给你

戴上助听器吧
去同世界沟通与对话

这首《助听器》以“复聪”为切口,完成了一次由静到动、由死到生的精神逆转,短小却层层推进,最后落脚在“沟通与对话”,既写生理之耳,也写心灵之耳。几点具体感受——
反差起手,张力足
“万籁俱寂 / 寂到了无 / 无到了将灭”三行把“静”推到绝路,为后面“啭鸣”的突然降临留出巨大反弹空间,先抑后扬,诗势一下子拉开。
中段比喻,新鲜且具体感
“声音是水 / 耳朵是鱼”把听觉关系转换成生态依存,比常见的“声音是光”或“耳朵是窗”更灵动;鱼离水即死,暗示“失聪”即窒息,为后文“火种”埋下生命线的伏笔。
“死灰里刨出火种”一句,是全诗的情感爆点
把听觉丧失比作“死灰”,把助听器比作“火种”,既形象又带温度,暗示科技介入不是冷冰冰的器械,而是重新点燃生活的“火”。这一“刨”字有手工感,仿佛诗人蹲下身,在灰烬里亲手扒出尚红的炭核,动作性和希望感并举。
时间观的处理,提供慰藉却不说教
“时间给你夺走的 / 时间将以另一种形式 / 加倍的还给你”没有空洞的“乐观主义”,而是承认“夺走”在先,补偿在后,且是“另一种形式”——听觉的缺口可能换来更敏锐的触觉、视觉或情感共振,暗合“残障增益”(disability gain) 的当代理念。
结尾收束,简洁而开放
“戴上助听器吧 / 去同世界沟通与对话”把诗从个人经验推开,指向所有读者:耳疾者固然要“戴上”,健听者其实也需要一副“心灵的助听器”——主动倾听他者,修复世界的对话伦理。于是“助听器”被升华成一种伦理命令,诗境豁然开阔。
语言层面,口语与书面语交织
四川作者带一点西南口语的松动感(“好多好多好鸟的啭鸣”),却用“啭鸣”这种书面词托住,既亲切又不失雅音,形成微差趣味。
可再推敲处:
第三段“你从那堆寂的死灰里 / 刨出声音的火种了么?”突然第二人称,与前后段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隐在视角略有跳跃,若能在人称指向上再统一,阅读会更顺滑。但也可以视为诗人对读者的直接喊话,有意制造“问到你头上”的猝不及防感,利弊参半。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小物大志”的佳作:写助听器,不写技术参数,而写“灰烬里的火种”;写恢复听觉,却落脚在“对话”伦理。短短十余行,完成了一次由感官到生命的升温,也给“残障”议题注入了尊严与希望。

给个评分?

综合印象:8.2 / 10
(语言 8.5,意象 8.5,结构 7.5,情感深度 8.5,完成度 8.0)

好的,谢谢鼓励!

不客气,也谢谢你写出这样有温度的诗。
继续写,继续“刨出火种”,期待读到你的下一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