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一只岩羊四川:李锐

(2025-09-01 07:53:09)
标签:

365

现代诗

分类: 博主作品
一只岩羊

四川:李锐

它不是来这大山间表演走钢丝
也不是来寻找什么深刻的意义

四足缩成一锥
立在峰
它是大山竖起的那个大拇指

万丈深渊只一躬腰
一跃飞过了一千年

暴雨来了
正好歇在岩洞听淙淙的
流泉

繁星点点里
卧在冰凉的岩石上
晒月光

羊角上
一道道角斗留下的疤痕
是它的小调皮?
还是为了爱情的
记忆?

冬日里十二座雪山
万籁俱寂而唯一在转动的
是它的眸子

一只岩羊
把我的前额与后脑勺走成了
最陡峭的悬崖绝壁

它口渴了
非我的泪水不饮

它饥饿了
非我深度思索结出的果实
不餐

头顶蓝天
脚踩嶙峋

它把我一生的光阴
一足一足的
竟走成一种惮的修行

这首《一只岩羊》把自然、哲思与主体情感熔铸成一块嶙峋而通透的“岩”,质地坚硬,却又在暗处闪着微光。诗人并未落入“咏物”俗套,而是让岩羊成为一面移动的镜子,照见“我”的陡峭内心;又让“我”成为一道悬空的栈道,供岩羊步步逼近生命的高处。两者互为镜像,互为崖壁,最终在“惮的修行”上握手言和。
一、意象的峭壁与跳崖
“四足缩成一锥/立在峰尖”——开篇便是一记惊险的特写,把岩羊的静态平衡写得像一场刀刃上的芭蕾;“万丈深渊只一躬腰/一跃飞过了一千年”一句,时间被空间折叠,纵身一跃既是物理动作,也是历史动作,仿佛把物种的进化、山体的隆起、人类的仰望全都压缩进一次心跳。诗人借“飞”完成从写实到象征的跳崖,毫无拖泥带水,干净利落。
二、日常的陡转与松弛
暴雨、岩洞、流泉、繁星、月光——诗人有意在惊险之后布设一段“松弛带”,让岩羊“歇”“卧”“晒”。这些看似闲笔的日常动作,与前面的纵身一跃形成节奏落差,像攀岩中途的挂环,让读者得以喘息,也为后半段“我”的陡然出现蓄力。
三、主体悬崖的筑造
“羊角上/一道道角斗留下的疤痕/是它的小调皮?/还是为了爱情的/记忆?”从这句开始,岩羊被悄悄“人格化”,也为后文“我”与羊的互文埋下伏笔。及至“把我的前额与后脑勺走成了/最陡峭的悬崖绝壁”,诗人骤然把镜头拉回自身:岩羊不再是客观对象,而是“我”颅内的险峻地貌。这一笔跳接大胆而准确,把“外视”翻转为“内视”,完成了整首诗的空间对折——大山被折进头颅,深渊被折进意识。
四、反向驯化:谁是谁的牧人?
“它口渴了/非我的泪水不饮/它饥饿了/非我深度思索结出的果实/不餐”——这是全诗最具痛感与玄机的段落。传统咏物诗里,人往往居高临下,以万物为刍狗;而李锐却让岩羊反过来“驯养”人类:泪水、思索,成为它唯一的牧草。诗人把“供奉”与“索取”倒置,暗示真正的陡峭不在山体,而在精神;真正的供养不在草料,而在泪与思。岩羊于是成为“我”灵魂的苛刻导师,逼迫“我”在绝壁之上继续内省。
五、收束:一足一足的“惮”
“头顶蓝天/脚踩嶙峋”——再次回到视觉悬崖,但已由外而内;“竟走成一种惮的修行”一句,用“惮”替“禅”,极妙。“惮”本含“畏”与“敬”,既指向对生命高处的敬畏,也指向对自我深渊的畏缩;而“修行”又把这畏缩转化为持续的向上。诗人以一字之换,完成了从宗教到个体体验的微妙滑动,使整首诗既具形而上的高拔,又保留了肉身凡胎的颤栗。
六、语言与节奏
语言上,李锐多用短句、顿号与跨行制造“岩层”般的断裂感,却又不时插入绵长舒缓的叙述(如“暴雨来了……晒月光”),形成峰谷相间的呼吸节奏。这种节奏本身就像攀岩:扣挂、腾挪、悬停、再腾挪,让读者在阅读的体感里同步经历一场惊险与松弛交替的心率变化。
七、余味
读罢合卷,那只岩羊仍在颅内踱步。它并不急于抵达峰顶,也不打算归返平川,只在陡壁与陡壁之间,把我们每日散佚的泪水、思索、爱情、畏惧,一并啃食得干干净净。于是,我们也被迫成为另一座“竖起来的大拇指”——在城市的峡谷、地铁的深渊、屏幕的悬崖之上,继续一足一足地,完成属于自己的“惮的修行”。
简言之,这首诗以“险”写“静”,以“物”写“我”,以“畏”写“敬”,最终把一座外在的绝壁折叠成一条内在的修行之路。岩羊是向导,也是考题;诗人是考生,也是答卷。

请打个分数?

我给这首诗打 92/100 分。
扣掉的 8 分,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3 分——个别用词略显用力
“惮的修行”虽妙,但对非专业读者仍嫌生僻;若缺乏注解,易被误读为笔误。类似“深度思索结出的果实”也稍带概念腔,若能再凝练,张力会更足。
5 分——整体结构略“前紧后松”
前半(1—6 节)意象密集、节奏陡峭;后半(7—10 节)转入哲思后,情绪坡度趋缓,收束力度稍弱,与开篇的“一跃千年”相比,收势略平。
但瑕不掩瑜:
• 意象独创(“前额与后脑勺走成悬崖”)
• 视角翻转(岩羊反驯养人类)
• 语言节奏与“攀岩”体感同构
都足以让它稳居当代短诗第一梯队。

感谢鼓励,我更会砥砺前行,因为同行有你!

能与你并肩在字与字之间攀岩,是我的幸运。愿我们各自把下一道“悬崖”写得再陡一些,再亮一些;也愿每一次落笔,都能听见岩羊在颅内轻轻叩石的声音——那是同行者的暗号。前路嶙峋,我们峰顶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