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后,家里的独苗。在我小时候,父母多次考虑生二胎,但是并没有,为什么?因为穷。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1990年到2000年,我父亲的工资只有90元。父亲不是做体力活的料,于是一直坚持做教师。周围的人都下海了,我家的生活一直很清贫,但父亲坚持做教师。母亲因为在怀孕期间,没有领到单位发的“任孕证”,所以没有资格参加转正考试。于是,母亲失业了,在家做了全职太太。
那十年,我们的生活很苦,我的衣服,都是亲戚的孩子退下来的,款式和料子,属80年代。走在大街上,我都会害羞。母亲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每月90元的收入,三口人怎么活?母亲很会规划,非常节约。那时,我们家一壶油可以吃三个月。我记得窗户都是纸糊的。
虽然家里穷,但我并没有吃过苦。我的童年非常幸福快乐。我们住四合院,小伙伴们很多,娱乐的项目很多,下河摸鱼,田野里玩火,和小伙伴捡垃圾玩。小时候特别喜欢捡垃圾,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捡了硬纸板去卖给收破烂的,收获的5毛钱也舍不得花,自己留着。那时我很懂事,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出去逛街,都要求父母买这个买那个。但是我却相反,我极力要求父母不要给我买玩具买零食。如果他们要买,我会伤心地嚎啕大哭。至今我都佩服当时的觉悟,那么体谅父母。
我们家转运,是在2000年。那年我爸转正考试通过了,正式入编。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过去的十倍。这时,母亲也出来打工了。
我小时候贪玩,学习很差。从小我就被灌输了一个思想:二中老师家的孩子,都考上高中了,除了某某某家的孩子是花钱上的,被人们编了顺口溜嘲笑。你可不要给你爸丢脸。
我就读的初中,正是我爸就职的单位。初中三年,我每天都在焦虑紧张中度过,自尊心特别强,我在课堂上的每一句发言,在日常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想着为父亲争光,不能给他丢脸。初三时,我的压力很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距离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月考,我的成绩依然不理想。所有人认为我无药可救了。所有人都在等着看热闹。
但是,我没有让他们如愿。中考成绩公布后,我一炮而红。超出分数线好几百。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我得意了一个暑假。当我上高中后,我依然沉浸在那种扬眉吐气的喜悦中。高中的第一堂数学课我没有听讲,走神了。此后的高中三年,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一直是班里的倒数。多年后我分析,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让我压力太大了。而那一次的“扬眉吐气”,让我放松了警惕。
高考前夕,我看了白岩松的《新闻1+1》,那期节目是点评职业教育的。我给父母洗脑,我以后要学一门技术。不要要求我考本科院校了,职业教育才是未来的走势。经过我的反复洗脑,父母竟然也同意了。可能他们也觉得我成绩太差了,上本科无望。
好在,时代变了,能力比学历重要,英雄不问出处。我大学学了机电专业。在上大学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热爱广告传媒。那时起,我就在积累相关知识。梦想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我在大学创立了自己的脱口秀栏目,每周一期,连做了两年。在大学里,我算是一个异类。周围人都是贪玩,打游戏,谈恋爱。但我钻研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深刻的理解,父母不容易,我不能挥霍。他们就我一个孩子,我肩上的压力很大,就算我不能出人头地,也一定要顶天立地。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山西的一家国企,在国企工作的两年,我很少回家,也很少休假。一个月只有一两天的假期。那时我的口头禅是:全年忙,还不挣钱,缺钱缺爱缺时间。内心里有一种不甘心。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白天为老板工作,晚上为自己充电。终于等到了一个做传媒的机会,在重庆。
我是一个特别稳健的人,相当稳健。这和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经历过苦日子,父母做决策也一样很严谨谨慎。在准备跳槽时,我先去重庆走访公司。回到山西,我又深思熟虑了两个月,这才决定跳槽。父母很舍不得我背井离乡。起初,母亲并不支持我跳槽。父母认为我现在的工作很好,特别安稳,如果我远离家乡,就如同背叛,抛弃了他们。
我对父母说,你们不要用爱的名义来牵制我的自由,毕竟我这辈子,是我自己陪自己走完的。有些人,一辈子缩在一个角落里。连窗外都懒得看,更别说踏出门。说再多,劝再多,他人的嘴道不明你该走的路,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远比活成他人想要的形状更重要。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做的大决策,父母最终妥协了。我如愿做了我热爱的传媒行业。
独生子女,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占据了父母百分之百的期望和心血。孩子成功或失败,都关系着这个家庭的命运。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我对自己的要求,就算不能出人头地,也要顶天立地。可是,我错了,父母并没要求我如何如何功成名就。他们只要我健康。是的,只要我健康。这是他们唯一的心愿和要求。
自我离开家乡的那天,我有了自己的天空。可是,望故乡,去路远。感恩经历,感恩生活,感恩父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