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伦小说《高铁上的邂逅》(载《自贡日报》2025年3月30日)
| 分类: 纸媒作品 |

早上七点三十分,G108次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准时启动。
我靠窗而坐,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昨晚熬夜赶制的并购方案。屏幕的蓝光映在车窗上,与窗外飞驰的景色重叠,形成一种奇特的幻影。
车厢里弥漫着咖啡和皮革座椅的味道。邻座还空着,我暗自庆幸——莫非这四个半小时的旅程,我还可以独享片刻宁静。
然而,行李箱滚轮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停在我身旁,低头核对座位号。他身上的雪松香水味很淡,却莫名让人无法忽视。
“抱歉。”他声音低沉,示意要进靠过道的位置。我收回搭在扶手上的手臂,余光瞥见他修长的手指和袖口下若隐若现的腕表。
他坐下后,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文件,翻动纸页的节奏利落而精准。我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侧脸轮廓分明,鼻梁高挺,睫毛在晨光中投下细密的阴影。
“林悦?”他突然转头,准确叫出我的名字。
我一怔,这才注意到他手里拿着的正是我们公司的项目书。
程总?”我这才认出他——时创科技的CEO程时。上周的投融资峰会上,我曾远远见过他做路演。
“真巧。”他唇角微扬,眼底却没什么笑意,“我正要去北京和你们公司谈B轮融资。”
我笑了笑,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他手中的文件上——最上面是一份财务报表,几个关键数字被红笔圈了出来。
“听说你们的智能医疗项目进展不错?”我试图让对话轻松些。
“竞争太激烈了。”他揉了揉太阳穴,眼底有淡淡的青黑,“有时候真羡慕你们投行,至少不用为研发经费发愁。”
我没接话。投行的焦虑从不写在脸上,就像此刻,我的胃正隐隐作痛——长期饮食不规律的后遗症。
列车驶过徐州东站,程时接了个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但我还是听到了“裁员”“重组”这样的字眼。挂断后,他望着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扶手。
我从包里拿出一盒薄荷糖递过去:“提神的。”
他愣了一下,接过糖盒:“谢谢。”我们的指尖短暂相触,他的手指微凉。
就在这时,我的电脑弹出一封邮件——风控部发来的《关于时创科技财务异常的风险提示》。我迅速合上笔记本,心跳漏了一拍。
程时似乎察觉到我的异样,侧头看了我一眼。我假装专注地望向窗外,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的侧脸上,鼻梁的阴影显得格外锋利。
车厢里的空气突然变得微妙。
“林悦,”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你觉得,一个企业的价值,究竟该怎么衡量?”
我怔了怔,思索片刻:“企业的价值不止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在于它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
他点点头,眼底闪过一丝赞许:“可资本市场只看短期利益。”
我沉默。作为投行人,我比谁都清楚资本的冷酷。
列车缓缓驶入北京南站。下车前,程时伸手与我握了握:“希望有机会再见。”
他的掌心干燥温暖,却莫名让我想起那份被红笔圈住的财报。
回公司后,我向风控部汇报了异常,但也坚持补充:“时创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执行力,或许值得再评估。”
一周后,我收到程时的邮件——时创拿到了新一轮融资。
我再次踏上G108次列车时,窗外风景依旧飞驰,但心里多了些说不清的东西。
或许,在冰冷的数字之外,总有些东西,值得再赌一次。
【作者简介】刘光伦,民革党员,上海市自贡商会秘书长。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安徒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统战新文艺骨干成员等。先后在《当代文学》《南方文学》《杉乡文学》《现代作家》《中外文艺》《大众文艺》《佛山文艺》《文艺生活》《通俗小说报》《精选小小说》《星火》《金山》《椰城》《珠海》《微型世界》《中外故事》《中华故事》《民间传奇故事》《大家故事》《幽默与笑话》《龙门阵》《古今故事报》《中国新闻》《团结报》《新民晚报》等全国一百多家报刊上发表作品800余篇,出版小说集《世情》、散文集《海上的风》、随笔集《闲说商话》等多部,作品多次获奖并收入多种选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