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杜拉拉式生存 谈工作入侵生活

(2010-04-20 01:34:12)
标签:

杜拉拉

文化

分类: 杂谈

    徐静蕾热卖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我是趁着补休年假的半天,一个人在大家上班时间堂而皇之消磨在华纳。影片中的众多老面孔,比如九头身的吴佩慈、特立独行的莫文蔚、混搭跨界的黄立行,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精通煲汤保养的莫文蔚竟瘦到青筋暴跳的程度,反而是任情任性、把各种身份角色拿来调侃疯玩的老徐一脉青春张扬和没心没肺,维持了N多年的知性美女的形象韶华依旧。

    从电影和小说的差异而言,老徐的电影版杜拉拉颠覆了小说原著以职场生存为主食,办公室恋情为点心的架构和叙事。在那部很写实、很小资、很入世的小说里,可怜的新手杜拉拉对工作怀抱着诚惶诚恐的心态,她在跟上司平级下属交手过招的很多段落和经验总结都足以指导每个想进外企的职场菜鸟初次上路。老徐改造后的电影版,将白领的职场生涯诠释得光鲜亮丽,充斥着靓装美食和错综复杂又跌破眼镜的地下感情,同时将杜拉拉升职记也改装成为以时尚恋爱为主、以职场生存为辅的杜拉拉职场恋爱记,仅仅对玫瑰的佯装抱病、抢功上位等职场手腕在电影里略有提及。我们需理解电影要珍惜胶片和成本,并且具备娱乐性、观赏性,对职场哲学和技巧的挖掘只能点到为止。

     需要承认的是,无论原著小说还是老徐的电影都没有忽略去揭示工作对人们生活的入侵和对人们价值观的重塑颠覆,如同电视剧《潜伏》大热后,无数网络潮人立刻将间谍特工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等技巧智慧以经验总结的形式应用于职场;就连长篇大论的韩剧《大长今》也有人孜孜不倦的借机指点人际关系的迷津;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写作的立意和运作的卖点更是立足于职业化生存。我们会发现,跟工作有关的生存法则、生存哲学、生存技巧已经重要到一切阅读、娱乐、感悟、取舍都随着这个重心而偏离自己的初衷,幼小天真的孩子只要听到父母以加班出差为借口的搪塞就立刻止住哭闹纠缠;年迈寂寞的父母听到子女要为工作奔波远游也只能沉默体谅;夫妇间恋人间为了工作发展而感情疏离或劳燕分飞,当事人往往彼此体察理解,顶多无奈伤感。其实十成职业人士,恐怕仅一成是身心愉悦和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二成是以道德感和责任心在勤勉尽职、七成是疲于应付及养家活口,对于大部分平凡人而言,工作仅仅是个谋生的手段,是为了让亲情、爱情、友情有物质的滋养和支持、是为了让我们参与到社会分工和劳作里体现自身价值,但是浸染在工作中日复一日后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已经本末倒置,就因为职场的身份已成为社会对我们看高或望低的唯一标准,于是工作竟成为我们取舍一切、压倒一切的重心。一个好工作、一个好头衔、一个好职位牵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和自我评价,我们已经为它放弃和牺牲太多,现在仍然一如既往继续割让妥协自己的理想、愉悦、善良和信心。

   杜拉拉之小说和电影版都仁慈地给予了女主角美满的感情结局,退位于工作的真感情最终又被迷途知返的拉拉找回,值得玩味的是:男主角黄立行在以个人价值观回答媒体询问时,公开坦言自己并不喜欢杜拉拉式女性(难道现实中会有男人喜欢自己的女人具备职业精神,把他放在工作之后吗?)。故事和现实令我们反思,被我们搁浅和冷落的那些珍品,它们会耐心地停滞在我们生命里而不会远离?追悔莫及的泪水永不会打湿面前物是人非的宴席?我们出卖时间精力换取的菲薄钞票支撑起孩子的成长真能够给他们无忧快乐?我们按捺住忙碌焦灼的态度敷衍出孝心供养能够安慰父母晚年的寂寞伤心?

    尤其是,即便知道工作已全线入侵和淹没了我们的生活,但试问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既满足生活供给,又能从容脱困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