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已经进入倒计时,这段时间不光是电视剧争夺最后收视率,电影市场也为年末最后蛋糕抢的不亦乐乎。进入12月,不算进口片,国产片也有《误杀》《爱情神话》《少年雄狮》和《跨过鸭绿江》等电影。这几部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口碑都不错,豆瓣都给了8.0以上分,尤其是《爱情神话》豆瓣亮分就给了8.1,上映三天后还上升到了8.4分,但是这样的好口碑,并没有换来理想的票房收入,上映5天累计票房(截稿时)仅为76663.5万。也就是说首周票房不过亿。这样的成绩确实算不上特别理想。

按理说,《爱情神话》的演员阵容足够强大。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周野芒、黄明昊、王影璐、宁理、张芝华、吴冕,综合看起来也可以算是大片配置了。尤其影片的核心主角徐峥也是多年来颇有影响力的电影演员,他以喜剧见长,自导自演了脍炙人口的好电影,而且曾经的他作为主演的《我不是药神》更是取得了31亿的票房。
所以相比之下《爱情神话》的票房实在不好意拿到桌面上来讨论了,难道是《爱情神话》的质量不够好?恰恰相反,小编看过之后觉得故事很有趣,既有密集的笑点,又不落俗套。可以说《爱情神话》是一部有滋有味的喜剧电影。也许电影为了强化《爱情神话》是一部上海风味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电影,所以台词多使用上海话。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让部分其他地区的观众主观上感觉到电影和自己可能有一定的距离感,从而没有选择观看。尽管小编觉得接地气影片整体风格还是很落地的,但还架不住大火的疑虑。
小编观影后,也看了不少观众的评论,想了想认为《爱情神话》的票房上不去原因有三:
其一,就是《爱情神话》这个片名不讨喜,明明是男女主角偶遇发生爱情的故事,与神话关系不大,平平无奇的邂逅,却被说成是神话,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浮夸有博眼球之嫌。
其二,就是《爱情神话》全程都使用上海方言,对于熟悉上海方言的观众来说十分亲切,但是上 海方言与普通话差距实在是太大,尤其是一些用词,发音都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没有在上海生活过观众根本不解其意,如果让观众全程都需要盯着字幕这样观影体验实在是太难受了,也难怪有观众说:“《爱情神话》更像是一部对标上海观众的影片,反倒是对于其他地区的观众不那么友好。”甚至有观众说:“一部好电影,一定是面向大众,更要广大观众的感受才对。”不得不说这回《爱情神话》弄巧成拙了。

其三,就是《爱情神话》的内核缺少冲突,本来就让观众听起来费劲可又以文戏居多,这就使得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思考来感受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反而与轻松惬意的喜剧风格相对冲更可怕的是有些观众散场走出电影院嘴里嘟囔着“没看懂”
再有,就是《爱情神话》受众群有限,这部讲述的是中年人的爱情故事的电影,很难让年轻的观众从中找到共情点,剧中人磨难和经历很难让年轻人感同身受,所以,对于能够贡献票房的一部分年轻观众来说,《爱情神话》实在鼓励不了他们走进电影院。
尽管如此,小编依旧认为《爱情神话》是部好电影,虽然该片内容较为小众,更多的表现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中,但是他们的爱情不像青春时的“白纸”,感情观想表达的爱情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要为了年龄而悲哀。因为,爱而不得虽然才是人生常态,但是我们永远相信并期待着。也许神话是骗人的,但是爱情却是真实的。
因此小编观影后的体会是,既然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都会有人说三道四,那何不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小编作为上海人观影时,每一个笑点都没错过,心痛的时候也泪目了,所以岁末的时候走进电影院看看《爱情神话》还是挺值得!(随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