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土豪)”一词做了一档节目,探讨中文词汇的影响力,节目播出后引发不少网友的热议。“Tuhao”还有可能以单词的形式获得《牛津英语词典》的正式认可。昨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Tuhao’的影响力持续,它很有可能出现在我们2014年的更新名单之中。”(2013年11月14日 《北京青年报》)
消息一出便引来网友们的热议。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的结果。故而窃窃自喜。当真可喜?笔者不以为然。不错,“土豪”和“大妈”经过我们频繁使用而成为热词,似乎这其中有我们每一个网友的功劳。因为它时常被我们用来批评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的群体,这是我们的理解和认知,那么国外朋友与我们是一样的共识吗?笔者可以直接的回答,不是!
今年“十一”期间有几位在美国留学的朋友回国,谈起“土豪”和“大妈”他们并不陌生,因为人数绝对第一的中国网民,已经把这两个词汇推到了极致,不想知道都难。然而他们说:“美国人对‘土豪’和‘大妈’的看法更宽泛,在他们眼中这两个词汇所描述的是中国人的群像。勤劳朴实中国人的宣传在他心目中已近开始颠覆,他们认为勤劳朴实指的是过去的“中国人”,那么现代的中国人不是‘土豪’就是‘大妈’”。
看来这两个词负面作用远比正面宣传的效力大得多。事实上,不论是现在“土豪”和“大妈”成为网络热词,还是将来有可能被编入《牛津》都不会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相反更容易被外国人将国人“脸谱化”,由此表现的中国人的形象并非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是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等方面的丑化。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将“土豪”“大妈”编入工具书,比有时段性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力大得多。
在一般人看来这不过是词典中对了一两个词汇而已,对于真正的“土豪”和“大妈”也无伤大雅,而对外国人看中国或看中国人,又多了一层含义和解释。他们通常不会摘得非常清楚哪一类是“土豪”?哪一类是“大妈”?哪一类是勤劳朴实的“中国人”。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土豪”和“大妈”成为热词或编入《牛津》的同时,中国人的形象也被重新脸谱和贴标签。笔者倒希望“功夫”和“中国宇航员”的词汇成为热词或编入《牛津》,似乎这样的词汇才能体现更多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元素,正能量也更多一些。
有人说“土豪”和“大妈”将被编如《牛津》是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世界对中国更加关注的必然趋势。笔者看过一些报道,西方国家的政客们太希望中国源源不断的有“土豪”和“大妈”们的出现,其意很清楚,前者能满足他们可以成为腐化社会形态的催化剂。后者能让他们掏空中国人的腰包,为他们所用,然后他们在背后就笑你是一帮堕落的“土豪”,只会挥金如土一帮“傻大妈”而已。
笔者承认,这种现象根源于中国在世界范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但毕竟由于文化差异,价值观的不同,对“土豪”和“ 大妈”的理解存在差异,对我们而言也许是对一个群体具象的批判,但是在外国人眼中也不免存在扩大化和丑化中国人的可能。所以笔者才提出“土豪”“大妈”被收录牛津词典何须自喜的质疑。纯属个人观点!文/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