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18时22分,厦门BRT快速公交车道上一辆公交车突然起火。造成47人死亡,33人受伤,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厦门BRT公交车突发大火,竟然夺取了47个同胞的生命,其惨状从视频我们可见一斑,目前警方给出的消息是由于轮胎起火引发油箱燃烧,继而引起爆炸。据司机回忆这次出事的公交车上有80人左右,人们不禁要问长期以来被人们公认“安全”的公交车也不安全了?从起火到车辆爆炸10分钟乘客为什么没有得到有效的疏散?
大家知道,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私家车着力加快城市公交已经成为大中小城市的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在厦门公交大火无疑为这项举措增添了几分阴影。笔者从网友们言谈话语中,也感到了由此带来的“恐慌”,不是人们太脆弱,而是“公交车着火”,实在离我们太近了。如此“惨烈”,怎能不让那些靠公交出行的人们感到心惊!恐惧和担忧?公共交通消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又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我们全社会的公共交通消防安全,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并亟待课题?
公共交通工具引发的安全事故,此前也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就是09年6月5日发生在成都三环路川陕立交桥下桥处发生燃烧。最终确认,共遇难25人,受伤76人,其中特重伤6人。但本次厦门公交车火灾这么多人因之丧生,更让我们心里不安。公交车是城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虽然此前包括央视也对如何迅速逃离公交火灾有过解读,特别讲到了公交车上配备“救生锤”,可是细心的人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公交车都做到了,包括北京在内有些是公交车上的“救生锤”不易而飞没有及时补上,就是从来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侥幸心理还十分严重。因此,此次事故后,不仅是限于厦门需要加紧排查,目前城市都开通了快速公交,对其安全丝毫来不得马虎。现在解决城市的交通疏解,需要快捷的公交系统,但绝不能忽略了最重要的安全评估。厦门的这次BRT快速公交事故,无论是意外还是责任事故或是人为作案,都是给我们敲了警钟。
公交车起火可不是偶发事件,几乎年年都有,因此不仅要告诉乘客起火时如何逃生,关键还要有逃生的条件。如果最起码的“求生锤”都难以保证,那么再多的解读也无济于事。至于本次事故车上是否按要求配备了“救生锤”,没有详细报道。如果有,不至于死伤这么多人。而问题是“救生锤”就像一阵风,过后许多城市在这方面的管理依然松懈。
其实笔者总以为,即便是用“救生锤”也有些过于原始,因为车厢内一旦起火乘客往往就是慌不择路,车厢内乱作一团,即便此时有乘客第一反应用求生锤砸开玻璃,也未必能拿到“救生锤”。看来公交针对近年来公交车大火对公交车的火灾逃生要来一次彻底性的“革命”。
一是,要将人工破窗改为预警自动破窗;
二是,对容易发生的起火点要设置灭火阻隔装置,防止火势蔓延;
三是,要改变现存的车厢内通道过于狭窄设计上存在的严重缺陷;
四是,公交车也要受到超载的限制(进入交通高峰时段,城市公交车不超载恐怕找不到)所以在超出设计范围载客运营已经埋下了隐患。目前随着夏季的到来,车险的温度升高,再加之空调的使用,在加大负荷时候,危险也在慢慢迫近;
五是,要着手启动空中救援,无论是针对车辆的喷洒降温还是对伤重人员的救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城市交通车辆剧增到今天的状况,且不论是否决策失误暂且不谈,它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许城市交通高峰时段的“爆堵”未来数年、数十年都无法改变,所以立体的救援体系与机制就显得格外必要。
有了成都和厦门公交车重大事故足以让我们惊醒,用不着“一而再、再而三”了,国外先进国家既然可以通过一次事故改变城市管理形态,我们怎么就不能?这只需要政府真正为民所想、所急的态度。我们总不能面对吉林大火、厦门公交火灾感叹生命的脆弱,不要说在此次丧生两名考生的“大学梦”梦断大火,就是其他人也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让梦想葬于火海。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固然重要,但它不能成为官方“口头禅”,如果说生老病死是天命,那么厦门公交上48个亡者又该是什么呢?文/随意【原创】
感谢新浪博客首页推荐***感谢新浪草根首页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