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突然摔倒,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如果你在现场,是上前施救,还是跨过老人身体离开?5日,这一幕发生在长春市大马路与东三道街交会处财神大厦2楼的市场里,当来来往往的数十名路人冷漠地跨过老人身体离开时,一名白衣女子留了下来,她用纸壳为老人垫起头部,守在老人身旁不断安慰,指挥行人为老人让出空间,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整个过程只有短短12分钟,市场里的监控录像记录下了这冷漠和温暖交织的一幕。(13年04月07日《新文化报》)
连日来老人跌倒的事情特别多,这可能与天气转好有关。在事情发生时我们既看到了众人相助的感人场面,也看到了路人视而不见让人寒心的画面,随之人们的心情也是忽而感觉到春回大地,忽而又感寒风刺骨。那么发生在长春的这一幕显然是后者。特别是摄像镜头记录的一切,再一次拷问着人们的良知。无论是178:1
、还是177:2
似乎数字上的微调实际上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面对老人摔倒仍然不敢上前搀扶。
事件中我们的确看到不少人跨过老人身体,没有施救,如果仅此这点我们就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路人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有些过激,因为这是舆论的指向,人们自然而然的随之思考情理之中。我们知道画个体容易画众像难。那么是不是在众人中除了一位或两位的施救或报警,其他人就是冷漠无人性,非也,因为我们看到有许多人有犹豫有彷徨,这其中除了狭小的空间不可能容下一百七八十人施救的空间,即便开阔地带也不可能一起上手施救,因为,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对老人的第二次伤害,庆幸的是120迅速赶到老人脱离了危险。
但是笔者不赞同那些跨过老人身体的人们的做法,原因在于有可能在跨过老人的一瞬间自己也有可能失去平衡摔倒,如果砸在老人身体上,给老人造成再度伤害,其后果不堪设想。再说你就是买个菜,有必要这样风风火火吗?其实最要做的就是停下您的脚步,自觉的维护现场秩序,为施救者和赶到的120展开的救援创造条件。
但是178:1或177:2的数字还是让人们有所触动,因为这个比例太悬殊,它与自诩中华民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不匹配。分析原因这些路人当时是咋想的,他们一定会这样回答:“不是我们不想帮助老人,一方面是害怕贸然扶起老人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另一方面怕惹祸上身。”这“两怕”如果就是时下叫人们见到老人摔倒不搀扶的话,那么前者做起来不难,而后者却不易,特别是要在“怕惹祸上身”上下功夫。
第一,打破有错推定的简单思维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常常遇到因为帮助老人被讹诈的情形,有些人主观臆断的认为人既然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要搀扶老人?为什么要送往医院救助?所以施救者很容易就被受伤老人或家属认定他就是肇事者,从一开始“好心人”就处于被动、被指责的地步。不幸的是,我们的警方和法官也是这样认为的。结果是压制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所谓的受伤者和家属有了贪念,受伤的老人再加上悲愤家属给人一种弱者的悲惨。如果施救者公务(事务)缠身,又不愿在此问题上耽误时间,损失不大也就忍气接受处罚。这样也是警方和法官乐见的,他们想,既然如此简单有何必探究因果。
所以要从根子上打破这种“有错推定”做法,这一方面政府要车手助力,设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用于表彰那些“好心人”。其实笔者以为表彰的功能还其次,主要的是,可以迅速启动这项基金对受伤者进行施救,给查明真相提供时间,重要的是“挽救道德于水火”。对此各级党委机关中设立的“精神文明办公室”不该总是“退避三舍”即便这就是一块让人烫手的山芋政府也要担起这个责任。
第二,从学校到社区,开张帮扶老人大讲堂。
在学校,要以弘扬正气为主,大力宣传助人为乐的社会风气,同时要开张施救方法的普及性教育,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该不该施救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施救的放方法,因为搞不清老年人的状况,冒然见义勇为,有时候也只会帮倒忙,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在社区,开张这种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不仅提醒老人要注意安全,同时也告诫老人们不要把在家里的怨气作用在施救者的“好心人”身上以德报怨,那些贪小便宜的做法要不得,并通过他们传递给家人,因为在过去的施救者被讹诈往往是老人和家属合演的双簧戏。所以社区开展这样的教育有必要。这样的教育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必有所触动,坚持下去必有结果。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是以不争的事实,不能”“不敢”或“不愿”搀扶老人,成为社会发展的羁绊,更不能让冷漠冲谈了中华民族良好风气,笔者不去过多的评价178或177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我们只要扪心自问,您跨过老人时候是否想过他人的危险,是否想过我们自己也会老去,曾几何时,由于市场经济“钱”之魔力影响,让许多人有了更多的“钱眼”,而使不少人在街上遇到有老人跌倒不敢扶,唯恐被黏住脱不开,遇到老人摔倒时只增加了围观的看客,而没人伸手相助。于是,人们哀叹社会道德滑坡,人们呼吁“挽救道德于水火”。那么政府要有所为,舆论要有所为,法制有所为,只有这样民心才会有所为!文/随意【原创】
【常识】:
我们遇见老年人摔倒要如何处理?急救方式有哪些呢?
一、老年人摔倒--骨折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摔倒后很难像年轻人一样拍拍屁股安然无事的再站起来,如果一旦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这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匆忙扶起骨折的老年人会加重伤情,导致骨骼错位,或是伤到脊柱,损及脊髓。所以,老年人摔倒后有疑似骨折现象时,可就地进行保暖、止痛,防止其休克的措施。假设有出血还需要马上止血,并用纱布、绷带固定包扎。如果老年人脊柱骨折或者感觉问题较为严重,保持老人身体不动,就地等待120是最好的选择。
二、老年人摔倒--呕吐、心口疼等
确定老人没有骨折后,还要观察其是否昏迷。若神志清醒,并没有什么大碍,可稍作休息后缓缓扶起,但是如果老人表示心口疼,且有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史,则可能是出现了心绞痛,需立刻协助老人含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待症状缓解后扶起。
对于呕吐病人,救助者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搬动病人时,需要一个人托头和胸部,一个人托腰和臀部,另一个人托腿、脚,拖动动作一定缓慢平稳。
三、老年人摔倒--昏迷
如果老年人摔倒后怎么都叫不醒,出现昏迷现象,救助者则须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也可找社区医生前来帮忙。在等待救护车的这段时间里,老年人千万不可随意搬动,应在原地缓缓放平至仰卧位,然后解开领口,并将头部倾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还有一种昏迷可导致猝死,如果摔倒的老年人在短时间内出现突然、快速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即判定为心跳骤停。这时,求助者应让其平躺地上或者硬木板上,马上实施心肺复苏术,具体方法为右手握空心拳在老人胸骨的中下段以中等力量迅速向下捶击1-2次,然后口对口人进行工呼吸等,并迅速拨打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