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不愿扫地比不会扫地更让人担心

(2013-02-22 09:07:26)
标签:

杂谈

硕士扫地

教育

家庭

分类: ●随意社评

硕士不愿扫地比不会扫地更让人担心

文/随意

 硕士不愿扫地比不会扫地更让人担心
   单位来了一名某大学毕业的硕士。要他扫地,结果,我3分钟后吼他——你手是残废吗?开年了,那小子没来……最近,“某某硕士不会扫地”成了网上的热门话题,1000多名网友围观,并引发大讨论。很多围观网友表示,自己从小到大被灌输这样的观点,“学习就是孩子的家务”。也有网友发出疑问,“不会都是这样吧?”(13年02月21日《楚天都市报》

  硕士真的不会扫地?恐怕不大可能,因为这样简单易操作,实在没有技术含量和高难动作,即便从来就没摸过扫把看也该看会了。其实笔者在想问题不在这位硕士会不会扫地,其实反映出我们对知识群体看法上的偏差,有些人特别喜欢把问题极端化,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想说的倒干净。前些日子对于硕士生考环卫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不是说大材小用,就是说他们丧失了理想与抱负,现在又遇上一个“不会”扫地的硕士,就说人家是“书呆子”或说连简单的小事都不愿做又何谈今后担起重任大有作为。

    然而,笔者担心的不是他不会扫地,而是他不愿扫地,不会可以学,吃顿饭的功夫就可以熟练操作,但是不愿扫地,就属于思想意识和观念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转不过弯来,而随着不断的批评声袭来,他还会变得一意孤行,不是不想改变却是不愿改变了,时间长了心态扭曲、变形。小问题会出现大恶果。

   但是从硕士“不会”扫地这件事上,确实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一,动手能力确实退化是个现实。

   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大赛中知识考核总可以拔得头筹,让外国人刮目相看,而在动手能力上差的叫人看不起。这是我们教育体制的必然结果,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必然产物。由于教育体制下的“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不要说社会实践,就是本该自己动手要做的事,也又家长代劳,如果在学生中间有人会西红柿炒鸡蛋了就会成为多面手,如果有一天他自己也开始洗自己的内裤和袜子,家长都会欣喜若狂的说孩子自立了。这是那跟那呀。这样标准为免也太低了。长此下去不饿死也得憋死。孩子动手能力差多半是家长给养成的,为了学习家长可以免去孩子一切家务,如今的独生子女更是如此,捧着怕化了,动手怕累着,其实孩子哪有这么娇贵。但是偏偏在孩子最适合动手的阶段增加协调能力的时候却被家长扼杀了,而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习惯成自然,游手好闲成为了理所应当。当家长让孩子帮把手时他们都觉得父母过分了。因为在他们潜意识中早就形成这一切本不该他们做。

   第二,知识有了吃苦耐劳品格谈了。

   为什么要安排硕士扫地,原本也不奇怪,许多用人单位都用这招来测评新到员工的思想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偏偏这位硕士不理会其中玄机,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不愿意做小事,说什么胸怀大志,怎么能做好大事?但是长期的尊崇唯我独尊,使他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因为自己是硕士,就高人一等,他也不环顾四周看看现在硕士博士不比从前,以前是挑现在是用簸箕撮。笔者还以为不会扫地之说不成立,因为每个学生在家里也许真的不扫地,但是在学校做值日生时是必须要做的。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这么受不了“扫地”之辱,虽然我们在不断的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教育方式上笔者把它称之为蜡像效应,而不是一些发达国家,自我意识中,把自己当成一个走向生活的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雕塑者,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该扫地就扫地,而我们有的大学生硕士生就会想到,你让我扫地?你怎么也不看看我是学什么专业的?这不是浪费人才,侮辱人吗?

   大学的普及教育,就是大学平民化的过程。而我们还是坚持塔尖教育,硕士不愿扫地比不会扫地更让人担心大学生们认为自己是宠儿,是娇子、是何等的高贵。其实我们许多大学生都在慢慢改变着,因为现实社会已经叫他们跌过跟头,懂得了现实的残酷,生活艰难,他们更懂得扫地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但扫地是他们通往成功必须选择。文/随意【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