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帮扶摔伤老人作证为什么这么难?

(2012-10-17 08:51:53)
标签:

帮扶老人

无人作证

杂谈

声音

分类: ★随意时评
   

 给帮扶摔伤老人作证为什么这么难?

文/随意

 

 

   给帮扶摔伤老人作证为什么这么难?
   【导读】前天下午,省城152路公交车女驾驶员吕师傅开车由西向东行驶到燕山立交桥西站点处停车上下客时,一位女乘客下车时不慎摔倒,嘴部受伤。吕师傅赶紧停车上前搀扶查看情况,根据公司规定请其他目击乘客留下来帮忙作证。可让她心寒的是,当时车上的四五十名乘客全都下车离开了,只留下她和受伤的女乘客无助地坐在路边,随后,吕师傅报了警,与女乘客一起等待民警到来。确定不是驾驶员的责任,这件事没有什么纠纷,民警表示,“如果遇到纠纷类事件,还是希望有其他乘客能够留下帮忙作证。”---摘编自(12年10月17日 山东商报》)

   【随意评说老人、摔倒、搀扶、肇事、讹诈、冤枉、委屈、赔偿这些词汇曾经无数次的刺激我们的神经,串联起来的故事多半也是悲情。至今,这些词汇依然占据在舆论的中心,而现在“作证难”又遇窘境。搀扶怕被讹,那么给好心人做个证又怕什么?为何又这么难?或许车上的乘客有的真的很忙,其中不乏有急着上医院照顾病人的,有的怕上班迟到扣工资的,还有的...总之可以找出种种理由,当然也有的以为吕师傅在有意曝光自己,的确遇到这样的事在我们时下的社会居然成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就是为了助人也要花这么多心思,前思后想实在太不正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由于遇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恰巧现场又没有摄像头,被帮助的人又多半是“讹”字当先,也确实有些恐怖。做好事不留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吕师傅不为表扬只为清白做事,诚实做人,乘客在面对吕师傅请求作证时的逃避不仅使吕师傅寒心,也暴露出了社会道德之殇。显然,目前帮扶老人所引起的是是非非以至于好人被讹诈,甚至有的不堪重压选择自杀,问题出往往出现在取证难,而在司法实践中伤者、老者就是弱势的狭义与偏见,才导致了宁可见老人摔倒血流满地也不愿伸出帮扶之手。所以这时就特别依赖于目击路人的作证。但有时它居然比侦破一起刑事案件还要难,此时心中是啥滋味恐怕只有像吕师傅这样的当事人才说的清、道的白,可能是吕师傅注意到事发地没有电子眼,心想这么多的乘客眼睛一定也会完整记录下事情的经过,一旦遇上“麻烦”乘客完全有能力还原事情的真相。然而,不知是乘客怕伤人、怕麻烦,还是有其他的顾虑,他们在最关键的取证环节却退缩了,以“没有时间”等理由拒绝吕师傅的作证请求。乘客的的退缩让吕师傅感到尴尬和伤感,给社会留下的是问号与惊叹。目前央视又在启动了拍下你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的活动,但绝不是让人们对身边文明的,正义的视而不见。

    笔者以为,面对因倒地的老人而诱发的无人敢扶、讹诈诬陷或者把肇事说成好人好事的谎言(现实中的确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等问题,面对着道德的尴尬、踉跄和迷惘,目击路人有义务挺身而出,积极作证,帮助有关部门或者当事人核查事实,明确责任。目击路人的积极作证也是对道德的帮扶,在很多发生搀扶倒地老人纠纷的现场,或许没有摄像头,但往往并不缺乏目击的路人,目击路人的举手之劳——写份证明,摁个手印,到公安部门做个笔录……就能够把看似棘手的事件分出黑白,就能够让诬陷者或肇事者现出原形,就能够让好心人得到呵护和鼓励,优势的良心发现能帮助许多人,也让社会多一份正能量。让撒谎者受到谴责甚至惩戒,就能够让道德保持清白和自信。

    或许,在这一起搀扶倒地老人的事情中,你是路人或是乘客,也许在下一次纠纷中你就是当事人,你无法保证自己不会成为焦灼的当事人,因而,在这一次,你的积极作证,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今后你无法预测的自己。这个道理不难懂。

    全车四、五十多人整齐划一的不愿作证,其中,有不屑于顾漠不关心的,有随波逐流的,后来也有从众的。是僵尸吗?不是!就连仅有的是非观念都没有又何来全民的正义。想来都觉得可怕,前不久老人给让座的发红包,看来公交司机也要准备红包了,不为别的,只为保证帮助他人有人到时出来作证。或者公交也配乘警并且还有随手拍,给吕师傅这样的好人多些做好事的坦然与从容。文/随意【原创】

  

感谢新浪草根首页推荐 

感谢新浪博客首页(草根)推荐

给帮扶摔伤老人作证为什么这么难?给帮扶摔伤老人作证为什么这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