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前天晚上10点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名大三的女学生被一名男子用刀杀害。男子杀害女大学生后,选择了自杀。目前,该男子正在鄞州二院接受治疗。(12-10-08《现代金报》)
【事件回放】被杀女大学生就读于该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目前为大三,在寝室被一男子杀害。随后,记者从鄞州急救中心处获悉,120在前天晚上10点42分接到电话,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女大学生已死亡,犯罪嫌疑人则被送往鄞州二院进行抢救。
【随意评说】案件正在调查中。学校将密切配合警方调查案情,及时公布相关情况。我们对死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诚挚慰问。“沉痛哀悼”“诚挚慰问”看来我们的大学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然而,这一切挽回不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愈合不了一个破碎家庭,不久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又有3名花季女生被杀害,这才几天的时间?难道校园凶杀真的成了无解的难题?
虽然我们现在还在说:学校是个纯洁圣洁的地方,孩子们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也是孩子们开始有梦的地方。可惜多少带有血腥味,近期,在校园里的种种“恶性事端”频发,不得不让人揪心、痛心。正如郑州高校女生宿舍发生凶杀案,3名女生死亡,在震惊痛心之余一样,人们不由的感叹纯洁校园怎么变得如此腥风血雨?
现实,又一次告诉我们校园安保问题多多。我们从频发的校园强凶杀案件,不难找到答案,或许又是保安措施不力,监控系统经常失灵,保安人员关键时刻掉链子,我们知道大学校园基本是开放的,但是,学生宿舍并非如此,应该有完备的安保设施,如果不是安保人员缺乏责任心,那就是所谓的完备的设施形同虚设,致使校园安保如同无设防。
面对接二连三的花季女生的惨死,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校园暴力愈演愈烈,又是什么让带血的钢刀在校园任意挥舞?在本事件中,晚10点男子闯入女生宿舍持刀杀害女生,再到女生宿舍行凶作案过程简单的就像打酱油那么轻松所有的校园安保人员好像都在蒙头睡大觉,要不就是大门敞开。否则凶犯怎么可能如入轻易得手。
花季女孩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匆匆走过、人们对逝去生命有太多的惋惜,太多的不忍。当然也有太多的疑问,倘若这些疑问都不存在,或许这这几条鲜活的生命还是鲜活如初。不管是仇杀还是情杀,都存在门卫的不负责,宿舍看护人员的不负责,乃至保安体系的不完备的情况,给了凶残可恶的凶手有可乘之机,说到此,笔者还是直截了当的说,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校对学生安全的漠视。
事实上,校园案件这已经超出了刑事案件本身的范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校园暴力的频发、校园治安成为社会治安的软肋。这其中没有天力因素,完全是人为不作为所致,也有防范技术适当的原因,深层次原因不用说,贫富两级分化超过了警戒线,必然产生社会动荡。浅层次原因,这方面虽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除了校园治安严重失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地方官员和教育部门以及公、检、法,别只停留在心动却没有行动,只有官面上的举一反三,没有脚踏实地的切实行动。保障校园安全其实是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要让我们的孩子去接受美好的事物,不应该把惶恐和不安,强加给他们,这原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负担。我们不愿看到以后校门口出现富家子弟有保镖护送,或是家长与孩子形影不离,住校女生深夜不敢入眠,如果这也成为社会问题的死结,那么“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校园内外的治安升级它意义和短期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对解决社会矛盾、解决社会不健康等现实问题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应当认识到这是凸显的社会矛盾一面,在倡导和谐的今天存在着太多的不健康,惨剧发生在校园也与社会上的矛盾有主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想要减少或杜绝此类悲剧再次发生,仅靠加强防范、亡羊补牢是不行的。凶犯们之所以选择校园作案发泄,就连这么一伙未成年也知道找校园寻求刺激,正是看准了校园是治安软肋,所以除了加强安保,把校园纳入司法保护范围之外,还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深究此类案件的根源所在。
校园凶杀案发生后,我们自然会看到罪犯绳之以法,是否从社会学角度看待他的犯罪动机?当我们将此类案件审判终结的时候,是否对他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有过深入的考量?伤害案发生后,我们还会看到一些相关人员降职或调离。但是,其中有多少是不作为甚至渎职所致?是否真的注重了刑事分析而掩盖了行政上的缺失?
校园案件频发,不仅仅校方“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就可以一蹴而就,因为它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它是社会矛盾的综合体。现在虽然不讲阶级斗争但一定要提高警惕。我们要对有异动倾向的人员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心理辅导,疏导心理压力,大的方面如改善民生环境,及时解决呼声很强的社会问题。也许都会减少,甚至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校园一个安定、祥和的氛围让校园不再“滴血”。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