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昨日,一则“恩施状元游街”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8月01日 荆楚网)
金榜题名时,那是何等的荣耀,特别对于来凤县来说十几年才出一名状元这可不算小事,光宗耀祖不说,利益相关者均沾喜气儿。其实无论是考生还是亲朋好友,为状元庆祝一番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它毕竟是对勤奋者的褒奖。有时也的确对周边的学子们会起到鞭策作用,所以,数载寒窗,金榜题名,以优异者为楷模,借鉴其经验说不上错。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爹娘的含辛茹苦,也为自己十年寒窗苦耕交上一副满意的答卷。仅于此来庆祝得来不易的状元也可以理解的,尽管其中也有传统的庸俗与陋习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胸前佩戴大红花,乘坐轿车游街,接受乡里乡亲的欢呼与膜拜真的是为了光宗耀祖?当然不是。从宣传的力度和商业价值,一个状元的远胜过校方自我标榜的千言万语,智慧商品附加在状元身上要比贴在美女帅哥脸上强得多。就是因为实有的商业价值,所以才让禁止炒作状元的禁令成了一纸空文。笔者注意到今年高考前教育部门就对炒作状元以突出畸形的教育政绩,其目的是追求教育公平,就已经提出了严格的禁制令,虽然在措辞上稍有力度,但大致内容没有改变,依然是只热衷于提出目标要求,没有得力的措施和对策。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反复重申,就变得一文不值。让人们感觉教育部门实在例行公事,到时就要说,至于如何做那是另一回事,所以才出现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中越说就越撒欢儿,从2004年起,8年过去了叫停“炒状元”,效果又如何呢?非但没有就此加以遏制,反而越闹越欢。今年,我们看到高考成绩公布前还是鸦雀无声,当时还真的有人以为今年一定不会出现过度炒作状元现象,也有许多地区信誓旦旦做出了保证。
其实高考一结束,人们就开始翘首盼望着状元名单的早早到来,家长要为自己进入高考准备期的孩子重新规划,有的家长不惜重金要另择学校;出了状元的重点学校,也要重新拟定年度收益计划为择校潮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商家们绞尽脑汁的让状元们代言,想着法的从内衣、内裤开始找契合点,努力地说明之所以成为状元是如何与他们的产品密切相关。出版业借机也兴风作浪,为了满足学生、家长、老师的直接需求又到淘一桶金的好时节。
媒体一样很忙,诸如“知道状元出在哪个学校吗?”这样诱导性的文章题目,谁不想希望借助炒作状元提高收视率,关注度,重点学校对此从不排斥,无论是文字还是专访一律积极配合,热情很高,因为状元将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名气,稍加工就是财源滚滚,甚至有的学校不惜扭曲育人本质,实施状元工程,他们追求“有名气就有好生源。”近年来很多商家也为了扩大影响力,或给高考状元巨奖,或赠送礼品,加入炒作高考状元的行列,原本两者间毫无关联生生扯上了关系。
今年的高考成绩刚出,各地“高考状元”立马出炉。其中利益链:包括教育部门在内大家心知肚明。有人说:高考状元成了“人见人爱”的唐僧肉,一点都不假。高状元形成的一条利益链,它已经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不少地方的政府对此也乐此不疲,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在后高考消费主义的前推后涌之下,炒作高考状元花样也不断翻新,有骑高头大马的;有八抬大轿的;这些讲的是复古。
而恩施状元游街坐上了轿车,变得更加时尚,其内容一脉相承。到头来误导、欺骗乃至戕害广大学生和家长,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遗害无穷。笔者坚信,如果有一天有人爆料某状元爱吃“王致和”的臭豆腐,一定也有人把臭豆腐的制作工艺与状元们的艰辛历程联系在一起,甚至会有好事者,把臭豆腐其中元素说成有利于智力发育。然而,面临多方利益捆绑高考状元的热炒乱象,相关部门外紧内松实际上是宽容,现在,只有让更多的家长与学生看清了高考状元不过是一朵浮云,自觉识别“爆炒”的害处所在,热炒便不再有市场。
应该让人们认识到:关注高考成绩的排名和炒作高考状元,其实就是过分强调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最后的结果就是“捧杀”这些少年,让他们过早 的置身于商业氛围中。在一定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会迷失方向,忘掉自我,危害极大,而对大众孩子来说损害的是他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权益。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