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记者调查发现粽子市场规模五六十亿元,高端市场规模10多亿元,所谓“故宫督造”最畅销,售价1880元。故宫博物院公共关系科表示,故宫博物院并未授予御茶膳房公司“故宫督造”印章。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御茶膳房公司开发、研制、制作的故宫督造系列食品,经故宫博物院确认产品,使用“故宫督造”字样。(6月19日《中国经济周刊》)
“天价粽子”的粉墨登场,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商家借节日文化,推出天价商品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不过北京御茶膳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天圆篮”端午粽子套装礼篮售价为1880元,还是出乎大家的想象。据说这还是普通配置,如果豪华配置又该什么样呢?虽然官方有时官样文章的发些红头文件,遏制过度消费,但多为摆样子走过场,商家也自然知晓其中道理。但一定不会影响他们推出高端商品的比学赶帮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时令性的商品也会退市降温,于是政府的三令五申与市场的热火朝天的吊诡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那么开价1880元的天价粽子是什么样子?上边还有“故宫督造”的字样。大意就是要告诉人们,以前皇室吃的粽子就是这一口儿。号称粽子礼篮,但1880元的价格卖的显然不仅仅是粽子。该礼篮包括6种口味24个粽子、五福饼1盒、茶宝1个、盖碗1个、竹筒茶1个、800毫升装的古越龙山(600059)黄酒一套,外加红色香包配饰1个。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与“故宫督造”几乎没什么关系。就当人们纳闷故宫博物院为什么要躺着潭浑水时,故宫方面针对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该公司“故宫督造”粽子产品的有关材料还是说话了“事先未依照合同约定提交故宫博物院备案存档。”也就是说“天价粽子”的“故宫督造”未经授权,换言之就是欺世盗名。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该公司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有从合约背后权力交换找答案了。只可惜这又是一桩“国家机密”。
那么为什么未授权的“天价粽子”会卖得这么火。以至于近两日来供不应求。粽子都能卖到上千元钱,如此奢侈粽子都是谁在消费?消费1880元的“天价粽子”当然不是普通百姓,因为对百姓而言,它实在是徒有虚名不够实惠。如果每个粽子包裹着“金镏子”一枚另当别论。说它是高收入人群在消费吧,那他们这些精明之人也太缺心眼了。
且不说6种口味24枚粽子价值几何,就是其中拼凑起来的物件也绝非货真价实。所以和其他奢侈品一样“公款”又成为了“天价粽子”的主要购买力,它与百姓爱吃这口无关,也与纪念屈原无关,而与行官场不正之风有关,与官商权钱交易有关。所以我们不要怪韩国人抢了原本属于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注册权,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彻底改变了端午节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它变得混沌和污浊。话说回来别以为我们这里口诛笔伐他们就有愧对列祖列宗的恻隐之心了。
笔者是毫不怀疑“天价粽子”出现的合理性。毕竟粽子再“天价”也只是个商品,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天价粽子”之所以价格高,不是因为它货真价实卖得火,而是它所供给的市场层次高。不仅卖“天价粽子”的非同一般,就是吃“天价粽子”的人的身份也非同一般,也得很“天价”。不过这里“天价粽子”不过也只是充当载体,通过端午节满大街跑的高档轿车里装的粽子,也是此粽子非彼粽子了,它已经附加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官场与官商的潜规则。
事实上包括“天价粽子”在内的天价奢侈品的频频出现,已经影响了官场的风不清气不正,“公款消费”和官场腐败遇天价奢侈消费撇不清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上的“天价奢侈品”的不断出现极易滋生更大的腐败。这极易扭转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价值观,很难让其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为民服务意识。
也许未授权的“天价粽子”卖得火只是一出“折子戏”。唱过,有叫好的,也有喝倒彩的,得过且过就此罢了。但是,针对社会上的“天价奢侈品”不及时加以遏制或以有效的长效机制加以控制,这将极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当下畸形变体的社会传统节日的悲催。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