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对说真话的孩子只有“宽容”没有表扬?

(2012-04-12 08:52:07)
标签:

国旗

演讲

教育改革

草根声音

杂谈

分类: ★随意时评
   

 为何对说真话的孩子只有“宽容”没有表扬?

文/随意

 

  

   为何对说真话的孩子只有“宽容”没有表扬?
   4月9日上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举行升国旗仪式时,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发表讲话,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言论不当,用词过激”,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对其进行处分(4月11日《扬子晚报》)。

 起初,笔者读完这则新闻与大部分的网友有同样的感觉,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没有错,但有些情绪化,表达方式有些欠妥。而对学校的“宽容”大加赞赏,以为校方能做到这点实属不易,不管他们此时有多么的尴尬,但还是做到了强装欢颜。所以对学校的做法是肯定的。

   后来,越咂摸滋味越感到有些不对。因为,人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学生所表述的内容以及他在学生中间所引起的强烈反响。而是更关注了学校接下来对这位大胆的学生,会采取什么措施。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媒体的报道,因为人们真的以为该同学的做法是有些“言论不当,用词过激”了,而对学校的故作镇静,并是与最大的“宽容”大加赞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

   第一,我们的理想教育是不是假、大、空?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代表同学们上台在国旗下演讲的学生,应该是被人们视为的“好学生”,听话的孩子。否则学校是断不会安排他上台演讲。但是校方还是做了准备,为了防止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学校依然对几分钟的讲稿严格把关。以防言语不当出现的负效应。其实,对于这种“不信任”一开始这位同学就有抵触情绪,也正是由于过多的“不信任”,所以压根就不想按老师的批改照本宣科。反而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另一篇讲稿,真实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其中不乏有对当下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抨击,这样一来就与校方的初衷发生了更本性的冲突。

   我们不妨仔细想一下,无论说作为学生还是现在已成人父、人母的你、我、他,在学校大会还是家长会,我们会听到熟悉的“加强理想教育,培养社会有用人才”的套话,这样文风不知延续了多少年。然后,就是接下来的长篇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谈输赢。开始慷慨陈词的理想篇顿时被学习成绩的论道所充斥。我们不难看出“理想教育”成了所有学校的“八股”,但是这样的文风实难改变,因为全社会都在这么用,可能是无味,但是顺耳假、大、空一贯如此。

   第二,是该表扬,还是仅有“宽容”?

   其实笔者知道校方能够做到“宽容”已经实属不易,足见老师的修养和校长的修为。但是叫他们表扬该同学,也是难上加难,因为“宽容”本身有一层意思就是在否定对方,并不代表接受和默认,所以又如何表扬呢,其实在讨论这个问题中有不少网友也是老师,所以涉及到教育问题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曾经的学生今天的老师,他们在排斥中度过,他们又在不接受中授教。关于教育的现状,事实上他们更有发言权。但是有太多的无奈在其中,使他们左右为难。应当说该同学光明磊落表达见解,又没有污言秽语的确应当提倡。可是说到“表扬”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因为游戏规则并非如此。

   第三,是彰显个性还是寻出风头。

   该同学的做法的确胆子够大,可以不考虑校方的感受批评教育问题。笔者了解到,汇龙中学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施都算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学校,所以也有理由相信在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培养也是重视的,该同学的表现与学校的教育与平时的培养不无关系。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也许演讲内容与活动主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在重视个性化培养的同时学校去没有给孩子们提供相应的平台,没有让同学们做到有话有地方说。或许该同学演讲内容不是完全正确和客观,但它却是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有表达思想的渴望和展开讨论的需求。如果多从这个角度想问题,还会认为他是为了出风头吗。

   所以,校方所谓的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也只是对学生思想的另一种打压,任何人看待问题都不免有主观臆断的存在和偏差的出现。需要的是交流和沟通,如果以所谓的“宽容”和“批评教育”,强行关上这扇窗可能结果会适得其反。我们究竟是要坚强的听“真话”务实,还是在顺耳的“假话”中纳凉享福,是考验教育者是否求真务实勇气的试金石。

   笔者不过也是个俗人,甚至对当下的教育认为确有诸多地方有待于改善,但是对有些人企图全盘否定中国教育的观点实在不能同流合污并与之共舞。教育没有国际标准化,我们的教育也不可能背离千年的历史和传统,要让它成为世界的一朵奇葩就要不断完善自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干听真话,即便刺耳也要听。

   谈到“宽容”,这是我们一贯倡导做人美德,但是“宽容”有时也会成为为何对说真话的孩子只有“宽容”没有表扬?回避矛盾,掩饰自我缺陷的遮羞布,大到国家利益小到个人得失皆如此。文/随意【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