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初试第一天,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表示,考生“自然美”最重要,在三试学院将核查文身和整容考生。“不仅是整容,有的时候考生化浓妆,考官也会要求考生卸掉妆以后,再重新进入考场。”王劲松说。(2月13日《新京报》)
看到这样的报道,笔者起初是认同的,但是马上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反而产生了一些疑惑,慢慢嗅出“我的地盘我做主”貌似公平的背后仍然是存在歧视,只是这样的歧视更加堂皇罢了。北京电影学院在三试学院将核查文身和整容考生,这是在不准上装之后又追求“自然美”,这不是很好吗?其实不然,这里暗藏玄机。
应当承认一些考生可能是容貌不佳,担忧怀揣影视梦想,所以就通过整容提升自信,以弥补先天的不足,面对考官有加分因素,但此种做法遭到社会上的质疑,原因是对那些家境贫困的考生太不公平。所以采取一律卸妆面试,于是又有人提出卸了妆的帅哥美女依然难表“自然”,因为这其中有疑似整容的,那么如何叫一位或者几位有着自己艺术擅长以外,来甄别考生脸上动没动过刀?隆胸是否靠人工?翘臀是否填充?看来不上仪器设备是无法做到的,难道这就是公平?所以“自然美”多少带有胡扯的痕迹,而这种做法依然解决不了,对贫困生的公平对待。
人们担心“自然美”又是娱乐业潜规则的填充物。笔者不反对把“自然美”这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嫁接到对考生的考量上来,但是什么是“自然美”一定是见仁见智的个人评判,从来就没有人人都可接受的量化“自然美”的标准,搞不好“自然美”的评判反而增加了考官更多的自由量裁权。
娱乐圈的生态是怪异的,从来就是外面的人想进去,因为里面有诱惑;里面的人想出来,但是出不来,因为他们深陷泥潭,所以多数选择了痛苦并“欢颜”着。这样的现状延续下的“自然美”,也只能是使私下交易,在“阳光”下变得更加隐秘。换言之,谁又给考核“自然美”的考官们把脉呢?
我们要接受一个事实,无论媒体如何放大整容的负面作用,但是整容在时尚界的领跑潮头不可逆转,当下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不是自己愿意挨上一刀,而是社会上以貌取人陋习叫许多人不得不挨上这一刀。眼下“整容美”已经成为许多人改头换面的有效途径,但这是个人的选择,决不可出现提倡“自然美”于是乎就出现对“整容美”的另类歧视。因为一味的追捧“自然美”,而不顾及“整容美”考生的真实能力这也不是公平的体现。
笔者以为:北电的“自然美”实难合理操作,此路真要走下去,到时排起长队的不仅仅是各类艺术院校了,还有各大整容医院,人们此时不是为了整容, 而是为了获取一张不是“整容美”的“鉴定报告”,至于报告的真伪?费用几何?另当别论。
文/随意【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