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位母亲身上读懂了妈妈的选择
----------再看《唐山大地震》
文/随意[原创]

在所看的电影里,最有冲动要写一篇博文就是《唐山大地震》,可就它拖得时间最长。而且每当要写时心里总是很乱,回想起我所经历那一幕幕,就难以敲击键盘。回想起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对北京的影响不小,尽管没有唐山那么惨烈,还出现了房倒屋塌和死人,我和邻居们也参加了救援,我们救 出的两个女孩,当时还活着,后来才知道再用三轮车送往医院的途中就死了,我们几个人好几天都没缓过劲来,这也是我第一次救人,双手皮开肉绽血淋淋的;后来班里也来了唐山学生到北京的借读生;几年后参加了工作,又接触了几个当年的孤儿,当时就感觉他们话很少,有的还显得有些孤僻,其实在后来才知道,这是无法从失去亲人阴影中走出来。

我注意到了一些观众骂声,显然是针对电影的表现力方面而言,但许多曾经的亲历者来说,《唐山大地震》还是催人泪下的,影片中的两次大地震,两个家庭,两个母亲,两个孩子,串起了故事全部。揭示了32年得变与不变,变的是震后的城市变化;变的是32年的人生历程;不变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不变的是在灾难面前人类不屈的精神。
方凳唐山地震被人家收养,在一个军人家庭里长大,后来考上了大学,但由于未婚先孕使她不得不退学,背着家人远走他乡,独自带着孩子并养大还上了大学,汶川大地震义无反顾来到了灾区参加了医护救援,方登在汶川地震救援时,她看到了一个母亲哭着喊着“救救我的孩子”,此时余震又开始了,救援队的战士有的死有的伤。这是,这位母亲毅然决然的让队员给自己的女孩截肢,为的是不能再让队员们为救自己的孩子再有伤亡,“你们为救我孩子丢了性命,我对不起你们父母”“就叫孩子将来恨我吧”。从方凳的眼神看出她有些诧异,举着吊瓶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位母亲,她明白了?“妈妈,你为什么不救我,而求了弟弟?”妈妈为什么那样做?32年她无时不刻在问着同一个问题,也纠结了32年,对爸爸、妈妈提出回唐山寻找亲人之事当成耳旁风。其实长期以来她只有对母亲怨恨,此时当方登面对同样一个女孩子被压在废墟中的母亲时,她终于明白了母亲当时无奈的选择,从而原谅了母亲。


姐弟俩在汶川地震的志愿者队伍中相逢,回到唐山老房子母女相认,母亲元妮跪地道歉,“妈对不起你,给你道歉。”“你这是从哪冒出来的,这么多年怎么没个信儿啊!”一个可怜的母亲的形象,展示在我的眼前,再也忍不住的方登蹲在地上痛哭,“我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来找你。
”母女相拥,32年的心结化开了。其实她们还是灾难中幸运人。

32年后今天汶川地震又有多少这样的家庭,甚至还有多少人阴阳相隔,为死去的人祈福,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前行,生活还要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