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小落(江苏)
继2007年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因“不接地气”遭遇推广难之后,改版后的第二套校园集体舞今年在本市中小学展开试点。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发现,新版的校园集体舞为了打消学校、家长对于肢体接触引发早恋的顾虑,取消了男女拉手等肢体动作,但其推广仍然不顺利。在男女生是否应该拉手的问题上,不同人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校园舞步”本可弥补课间操的单调乏味,两者轮换交替,亦可让学生们产生不同的兴趣,从而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性和默契感。然而,这样一种创新的做法为何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教育改革创新是对的,但在这一基础上似乎应该先考察考察市场,听听学生和家长们的意见才是,否则迎来的只能是未可知的“尴尬”,“校园舞步”遭遇“冷门”也就是必然性了。
从很多家长反对的声音来看,他们多数认为这样的校园舞步,男女生有肢体接触的动作,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可能会引发早恋问题,由此可见,教育部在推行校园舞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肢体接触所产生的反对声,更没有考虑到校园舞步将要被接受的范围是否全面。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男生对校园舞步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踢足球和器械等高强度运动,女生则表示无所谓态度,其实,这些数据都在反映校园舞并不受欢迎,而目前很多校园由于师资不足,场地受限等因素,几乎都未选择这样的校园舞来代替课间操。
虽然迫于反对声的压力,教育部又推出了无任何肢体接触的第二套校园舞步,但却失去了本该有的“市场”,为何会如此,作为教育部门该反思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该不该先深入调查研究,为改革创新工作做好铺垫。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