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成收礼节的腐败习气令教师节蒙羞

(2012-09-09 17:30: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杂谈


    □ 书小落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家长要跟老师意思意思吗?有超过7成家长表示会给老师准备礼物,大多都是300元到500元的购物卡。而老师表示送礼是家长们心理误区。教育专家称,不要让习惯性送礼成为孩子处事的标杆。

 

    不知何时起,教师节成了家长们送礼和老师们收礼的喜庆日子,你送“我”收,各求所“需”,大家同乐。家长将对孩子的“关照”寄托在老师们身上,老师们将授学“态度”系在礼物上。对孩子而言,送礼与学习成绩是否可以挂钩,仍未知。让人忧心的是,如今,这要送礼那要送礼,甚至连教书育人的文化之地也沾上了“腥”,这种腐败习气几时才是尽头。

 

    古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今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笔者看来,“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送礼不见得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多么好,大多数时候,学习进度只与个人的勤奋程度直接挂钩,好学者才会是知识海洋中的长者。成绩因“关照”得益,纯属无稽之谈。家长之所以重视给老师送礼无非是因为诉求、攀比心理作祟。但这不能成为老师们收礼的正当理由。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义务,家长们的诉求多数是将孩子的座位往前排,方便孩子听讲;多给孩子提问的机会,将孩子的提问解答的全面些;将孩子学习抓紧一点;严加管教等。这些原本就是教师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摆到了“送礼”台面上来讲?因为在教师岗位总有一些“臭虫”存在,这些教师不以育人为文明,反以送礼为“文化”,不嫌礼多只嫌礼轻,笔者深有感触,读书时,因教师节送礼问题与父亲磨了半天嘴皮子,因担心同学们都送礼自己不送会遭老师白眼,结果那份不起眼的礼物被老师扔在一边,连一个微笑都未赢取。

 

    现在的学校自然不会少了“臭虫”的存在,一些教师表面上说家长的礼物无法推辞,不收怕不给家长面子,这并不难办,为何不从第一份礼物开始拒绝,教书之人,在理想概念中,应该正直的,面对所有家长的送礼应是一一回绝,绝不是死皮赖脸的假装矫情,嘴巴上喊着不收,实际又照收不误。这种行为与教书人是不相符的,与腐败有何差异,对孩子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他们难免误以为,学习成绩都是靠送礼来增高的。当学习文化被“送礼习气”所替代,教师节成了“收礼节”,这种腐败习气下,很难想象,还有多少老师是廉洁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