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新闻频道的一个节目,主题是“教育改革”。我没看完,因为我不喜欢中央台的新闻访谈类节目,请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说些不痛不痒的话,然后语速很慢,很浪费时间,到头来一想想,什么也没听着,只是耗费时间,还没有娱乐访谈有意思。
对于教育,学生比老师要更有发言权,因为老师是教育的施行者,而学生才是教育的受害者。这就好比中央行政,下发文件,行政机关是施行者,人民是受害者,所以人民才真正有对文件的批评权,话语权。我真诚的建议央视下次做节目时能请一些学生,而不是学者。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看不到教育任何的改革方向。
教育改革很久以前就开始喊了,口号很不错,很好听,完全可以授予这个口号为今年来教育界最优秀的口号。对于直喊口号,而没时效的做法颇像现在某些行政机构的作风。当然,如果中国人要把这种作风发扬广大也未尝不可,毕竟中国人从古时就开始努力了嘛。
细数口号,有很早提出的减负概念,有不久提出的自主招生,还有引发争议的是否文理分科……当然,现在看来颇有成效,减负使农村娃本来很难得到高质量教学的情况,演变成连低质量教学时间都受限制;减负使城市家庭教师的工资翻了不止一番;自主招生使原本优秀的学生在高考的起跑线上更高人一等;文理分科搞得人心惶惶,真怕不分科又促使诞生一个“全庸时代”;现如今校长实名推荐制不仅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后门,也让那些足够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教育改革,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办。
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的感觉,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有现在学生压力太大的感慨,几乎每一个高中生家长都有为孩子担忧的想法。但在现在这种氛围下,要想找到教育问题源头,真的很难让人找到原因,最后归结出:这是整个教育制度的问题,要改革就要从根本改变。
就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从根基改起的问题,没人敢该,就是因为不敢改,在群众的呼声下又必须要改,所以改出来的东西又很引发争议,又改出了许多更加使教育不公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意识到教育有问题,却让问题一直存在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许多富家子弟放着好好的条件不错的中国学校不上而不辞辛苦的跑到大洋彼岸,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却一直很出现素质人才,这些问题是要解决教育改革必须要回答的。好多人讲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制度比中国要完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借鉴一些西方的教育经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