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徒弟

笑星

相声

大蒜

郭德纲

打人

杂谈

分类: 杂谈

  好长时间没有更新博文了,最近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感觉我应该说些什么了。

  今天上午很不经意间看到一段视频,是关于郭德纲徒弟打人的片段。可能因为我年龄的关系,在整个视频时间中都感觉火气很大,忍不住想给那徒弟一拳,看完了之后,就感觉当时那个记者能够颇为镇定的那样解决,有感觉有些佩服。

  之后看了很多材料,有文字的,有视频的,也有音频的,对这件事基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单单从视频分析来看,记者无论从哪个方面做的都很不错,反而郭德纲的徒弟很没有分寸。整体来看,郭德纲的徒弟有很多心虚的表现:打人却避免谈论这个话题,反而一直只问记者是怎么进来的。当然,这点他很聪明,因为没有业主的许可进来可以完全理解成保安的失职;之后又说和记者完全不认识,可记者却说可以找到材料,这点记者很清楚,当记者把材料能找出来这件事说了之后,郭德纲徒弟意识到这可能最后还会落到自己没理,于是之后的争执中这件事又很少被提到;而郭德纲徒弟之后的无奈之举也无非是抢记者摄像机,拦着不让记者走……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很多流氓干出来的俗套,难以让人接受。

  即使事件避开不谈,但从起因来看,拒绝接受采访也难

(2010-07-04 19:17)
标签:

能盛

磨难

高考

脑海

一起走过的日子

杂谈

分类: 散笔
  回来了,三年的高中生活结束了。一切仿佛像刚开始一样,归于平静。

   三年来,和许多人一起走过的日子很清晰很难忘,那些东西存在于脑海中,经久不散,可他们毕竟也只能存在于那里,没有了日常讲课的郎朗书声,没有了同学在一起的嬉笑怒骂,没有了堆试卷的欺压迫害,也只能在某一个黄昏,听着某一首歌曲,在脑海里回荡某一件事。

   不管结果如何,只顾风雨兼程。多少人在多少时刻在想着这句话,又有多少人真正实现了这句话。每次回想,总觉得失去了什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却再也追不来了。不知结果,而过程也是如此模糊。不知自己在何处遗落了东西,又遗落到了哪里。

   想起找出同学的照片,很快乐很平常的生活被定格的画面突然让人有些感伤,那些聚在一起绽放的笑脸究竟能记得住多少岁月的身影,一个个青春的身姿又能盛得住多少时间的故事。那些日子已逝,而那些面容在岁月的打磨中,又能让我记得住多少。

 

(2010-07-03 20:58)
标签:

毕业

志愿

秒速五厘米

大学

校园

分类: 散笔

    昨天终于把志愿填完了,这个头疼的事终于告一段落。离开学校,看着车的两旁渐去渐远的风景,一幕幕逝去的情形,一声声地砸在心里,留下无法忘却的记忆。

    那天把《秒速五厘米》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干净清晰的独白,唯美渐逝的画面,催的泪珠在心坎滚动,迟迟不肯下来。

   恍惚间感觉,一切的一切,消逝的速度,定在了秒速五厘米。

   浩曾经对我说,考完试,填完志愿,大部分在家没事的时候,最经常做的,或是回想高三那些最紧张时候的些许故事,或是牵挂一个最值得牵挂的人,亦或是,呆在某一个角落,用笔勾勒出一幕幕消逝了的画面,怀念,感伤。

    或许是因为前些日子玩的太过,或许是因为这几天没人聊Q,当我在网上搜寻着关于未来大学的点点身影时,才突然忆起以前的零碎的画面,夹杂着年少的无知的感伤,突然就那么让人回味,令人难以释怀。

 

(2010-06-17 18:44)
标签:

杂谈

 这篇文章应该被和谐,新浪编辑向来尽职尽责,希望这次能放马一过,别把我整成韩寒 。

                                                                               ——题记

 

 

  今天玩了炫舞,很一般的对话促使我发现了炫舞的强大的屏蔽功能。众所周知,腾讯作为全国比较强势的公司,其名下的游戏自然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看来腾讯自己也知道,因为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形形色色的人都会没事玩玩这些游戏,并且游戏对于社会有业青年的吸引力有限,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几个月前,小时代第二部很大牌地在书籍榜上撂下了一重磅炸弹,我以前看过《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但《小时代》刚出的时候我并没有买,这次在朋友的劝说下将《小时代》一二两部一并看了,但看过后非常失望。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浮躁和拜金。首先,我,还有大部分喜欢郭敬明小说的人,喜欢的其实是他的语言,是他文字本身的味道和气质,而这次郭敬明打算做成一个大系列的《小时代》语言上并没有很大的突出的特点,大部分的文字都很普通,随便找一作家都能写出。不仅如此,里面还有很多根本不必要的文字,由于这本书最先是在《最小说》上连载的,这不得不让人怀疑那么多字数到底知为了干什么的。读完这两本书,满脑充斥的都是lv之类的名牌,还有对人假到极致的描写。给人的感觉没有拜金是根本不可能的。还有书里频繁提到的透支额度极大的信用卡,对金钱的挥霍,对穷人的藐视甚至歧视,对低素质的发扬和赞扬……

  这本书根本不像郭敬明讲的那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而是他把自身收入放进社会中,将某些东西放大之后写出的很烂的一部作品。真的不适合尤其是我们这样青少年去阅读。

  因为这本书的本身定位有问题,导致

(2010-04-03 17:41)
标签:

杂谈

(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可爱的骨头,给我好多的感触。

  整部影片以苏茜的视角,展现给我们一个人间的可爱的亲情的故事。导演用不断变换的角度从人间和天堂进行描写,一步一步地将我们引进苏茜的内心世界:她对于人生,对于世界,对于情感的感触,无一不让我们印象深刻。在一步步悬疑的揭开下,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可爱的悲剧。

  原作我并没有看过,电影虽然有批评的声音,但我却很喜欢它。

  我已经好久没这么喜欢一部电影了,上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是《阿甘正传》。我觉得他们两部之中有一点共之处,就是洋溢着浓浓的感情。)

  我叫苏茜,就像一条鱼。我看不到雷闪着爱意的眼光,看不到爸爸精心制作的模型,看不到妹妹和弟弟可爱的神气。但霍利和我在这玩的很愉快。这里有金色的浪花,远处在球中闪光的榕树,漂浮着的星体和夜光,一切都是多么静谧而美好。

  记不清何时我来到这里的,我印象中只有摔落悬崖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和雷甜蜜而深情的吻。

  我还会时不时的想起父亲破碎的模型,母亲低声的哭泣,弟弟梦中的喃呢。我曾想过如果他们不知道我还在那里我会怎么办。

标签:

校园

分类: 似水流年--梦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天气好的让人精神振奋。天空蔚蓝蔚蓝的底色上缓缓地飘动着大朵大朵的白云,不时有成群的小鸟从东树窜到西树上。大地上映射着白云的影子,大得不知方圆几里的边缘明显的阴暗分明的痕迹使人倍感气爽。春意的映衬下,教学楼显得格外干净而明亮,上面拉着白字红底的条幅。阳光静静的泻在每个人的身上,暖暖的风一阵一阵地轻拂而来。似乎每张脸都清晰地难以忘记。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这是一个阴沉得不能再阴沉的日子。

  前几天所有具有春意的东西此刻却都隐没不现。太阳被一望无边的铅灰色的云结实挡住,露不出半缕微光。那暖暖的风也被带上了阴沉的气息,虽不及北风的寒冷难耐,却有着秋风的萧瑟悲凉。就连喜爱唱歌的鸟儿也没了踪迹。天空闷得要哭泣。

  这却又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离高考101天之际校领导准备的百日誓师大会就要举行。在噼里啪啦的一段炮响之后,冗长的发言开始了。

  我坐在我的座位上,踩着脚下成块的整整齐齐排列的地砖,听着冷风摇晃树枝时发出的阵阵声响,看着台上的老师们的嘴唇一次次的张开闭上。我仿

标签:

校园

分类: 似水流年--风

  二月初,寒风刺骨,冷得让人想家;二月中,骤降大雪,白得让人想恋爱;二月下,暖风扑面,暖得让人想睡觉。

  很少在正月里碰到这样暖和的天气,不知事正月来迟了还是二月来早了。本应无情的风在阳光的感染下逐渐温暖了起来。温柔的阳光,暖暖的春风和晴朗地不见一片斑瑕的蓝天,顿时使整个世界都鲜亮了。

  在窗户旁,看着浓艳的万物,吹着二月的暖风,突然让人想起了床的味道,宛如一个妩媚的少女勾引着人要上床的欲望。风拂过我的脸颊,穿到书满为患的教室。暖暖的风是带着柔气的,吹不动那承载着叉号的试卷和承载着心血的辅导书,她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过客。她从书桌上又是轻拂而过,不带一点声响的,从对面的窗户缝中窜出去了。

  踱出教室,不见了满桌的资料和稿纸,却挥不去那属于二月的暖暖的风。我懒洋洋地挪动着身子,迎合着柔和的风的脚步走下楼去。在温暖的气息的包围中,我仿佛失去了知觉,于是渴望一种最原始的解放。天气好得让人恨不得抛开衣服,在天地间疯狂地裸奔。顿时想起刚过去不久的那一天,始知这才是恋爱的季节,一切显得格外晴朗,比教室里的光线强了不止一百倍。

  我常常把这样的日子

标签:

校园

分类: 似水流年--梦

  我坐在桌旁,老师阵阵的讲话声像一阵阵风轻轻拂过,再也无法扰乱我的纷杂的思绪。我想了许多,满脑乱飞的都是很杂很繁琐的东西。我似乎很难将思绪梳理整齐。阵阵清风清风中,我目光涣散地看着远处朦胧的风景,胡思乱想着同样朦胧的我的大学.

  小A说,C大是他的理想,他一定要去。我说C大是我的梦想,我试着去奔。

  理想和梦想,我不知道那个更确切。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梦想就是做梦希望得到的东西,所以永远也不会得到,但因为它是梦想,所以永远闪闪发亮。

  我觉得这句话很对。

  我收回了如乌贼的触角般纷乱的思绪,然后正了正身子,想了想梦想。

  自从小时候充满稚气的口语说出第一个梦想之后,梦想他就一直的变着,而且,从未实现。

  我发现,随着岁月的消逝,随着年龄的长大,梦想他渐渐裸露了现实的身影。从以前人云亦云的科学家,到希望有大钱的企业家……现在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大学。突然想起儿时在老师阳光般灿烂笑脸下的格外兴奋的充满稚气的脸,想起对着天空和好友畅谈梦想时充满希翼的眼光,想起如今对着跳跃着红叉号的试卷时无奈的眼神。

&nb

(2010-02-09 10:14)
标签:

教育改革

口号

教育制度

中国

教育

  昨天,看了新闻频道的一个节目,主题是“教育改革”。我没看完,因为我不喜欢中央台的新闻访谈类节目,请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说些不痛不痒的话,然后语速很慢,很浪费时间,到头来一想想,什么也没听着,只是耗费时间,还没有娱乐访谈有意思。

 

  对于教育,学生比老师要更有发言权,因为老师是教育的施行者,而学生才是教育的受害者。这就好比中央行政,下发文件,行政机关是施行者,人民是受害者,所以人民才真正有对文件的批评权,话语权。我真诚的建议央视下次做节目时能请一些学生,而不是学者。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看不到教育任何的改革方向。

 

  教育改革很久以前就开始喊了,口号很不错,很好听,完全可以授予这个口号为今年来教育界最优秀的口号。对于直喊口号,而没时效的做法颇像现在某些行政机构的作风。当然,如果中国人要把这种作风发扬广大也未尝不可,毕竟中国人从古时就开始努力了嘛。

 

  细数口号,有很早提出的减负概念,有不久提出的自主招生,还有引发争议的是否文理分科……当然,现在看来颇有成效,减负使农村娃本来很难得到高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