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中国,绝大多数医生都是魔鬼
(2011-04-16 09:53:02)
标签:
医生回扣天使魔鬼医院看病见死不救健康杂文 |
分类: 随笔杂谈 |
在人们的道德评判体系中,医生只有两种。一种是天使,一种是魔鬼。
医院门诊到了下班时间,但有来得晚的患者,或者排在后面的患者,还没来得及看病。按公平公正的原则,医生作为医院的劳动者,已经履行了当天的劳动职责,应该可以下班了。如果继续工作,就相当于无偿加班、损失个人权益了。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医生加班看病,就会被称赞为“牺牲奉献”,就是“天使”;假如医生按时下班,就会被批评为“扔下患者不管”,就是“魔鬼”。
来了贫困患者,需要救治,却付不起医药费,从职责、职权角度来说,医生不应擅自救治。第一,救治需要动用手术室、仪器、药械、水电、辅助人员、行政服务等公家资源,甚至医生本人在工作时间内也是属于医院的公家资源,医生作为职工,无权擅自动用公家资源、馈赠患者,正如饭店服务员无权从后厨偷窃饭菜、施舍给贫困的吃客;第二,如果患者欠费或逃费,那么医药费将由医生本人或科室人员承担,医生的社会角色是公民、劳动者,而不是政府、慈善机构,没有义务承担慈善救助的开销。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医生擅自提供了救治,就会被称赞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就是“天使”;如果医生没有擅自提供救治,就会被批评为“见死不救”“见伤不扶”,就是“魔鬼”。
目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目录,医院的医疗技术性收费是非常低廉的(例如挂号费、手术费),根本不足以收回医疗成本、维持医院运转、给职工发工资。医院主要依靠药品加成来弥补医疗技术收费的不足。这就是我国实行的“以药养医”政策。按医院的制度,开药是医生的职责。对患者而言,患者支付了低于合理水平的医疗技术费用,支付了高于合理水平的药费,总的花费未必高于合理水平。如果医生给患者少开药或不开药,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薪酬,并最终被穿小鞋、下岗、解聘,以便让患者以低廉的总价格获得医疗服务,那么就会被称赞为“医德高尚”,就是“天使”;反之,如果医生执行国家政策和医院制度,通过开药来弥补技术性收费的亏损,让患者以合理水平的总价格获得医疗服务,同时自己获得合理水平的薪酬和待遇,就会被批评为“大处方”“吃回扣”,就是“魔鬼”。
在医疗领域中,有很多政策和规章制度,分别由卫生部门、物价部门、医保部门、医院管理层制定。其中有些政策损害了患者利益,或者给患者造成了不便,或者让患者不满意,于是患者就向医生发脾气、发牢骚、提要求。如果医生私自违反政策制度,私自给患者开绿灯、节省手续、提供方便,最终自己被处罚、开除,就会被称赞为“体贴患者”,就是“天使”;反之,如果医生执行政策制度,就会被批评为“冷漠无情”,就是“魔鬼”。
患者都希望医生是“天使”,可是,医生毕竟是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的,而不是从圣人、神仙、特殊信仰者、慈善家中选拔出来的。绝大多数医生,与绝大多数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很难常态地主动牺牲自己、恩惠他人。饭店服务员不会常态地偷窃后厨饭菜,施舍给食不果腹的吃客;服装店的售货员不会常态地偷窃自己销售的衣服,施舍给衣不蔽体的顾客;房子价格贵,建筑工人也没有主动要求降工资,以求降低房价;银行排队的顾客多,银行柜员也没有擅自简化存取款手续,擅自省略点钞、顾客签字、顾客输密码等步骤;银行的存款利率低,银行柜员也没有擅自提高利率,或者代表储户向国家提出抗议。医生也来自于普通人群,也不比上述这些职业的职工更高尚无私、更超脱人世,医生也要养活自己和家人,也要买房、租房,也要支付水电燃气费,也要吃饭穿衣,也要供孩子上学……因此,绝大多数医生都不可能充当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
因此,按照“非天使即魔鬼”的评判原则,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医生都是“魔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