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稷坛抒情》赏析

(2014-03-23 15:27:10)
标签:

人类

精华

阳光灿烂

饮食

所在

分类: 当代文学作品

http://s8/mw690/001QnIu7gy6Hx9oeQaH17&690

《社稷坛抒情》赏析

明月灿寒

《社稷坛抒情》是一篇极为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将爱国激情,融于思古幽情之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

作者秦牧(19191992),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广东澄海人。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本文可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第六节,即“我们又仿佛走出了黑暗的历史的隧洞,突然见到耀眼的阳光了”。作者由叙述社稷坛的由来,联想到古人对自然之谜的探索,感念农民世世代代开辟土地、辛勤劳作却饥寒交迫,长期遭受剥削,遭受鬼神天命的愚弄。

第二部分从第七至第十五节,由追溯“五行”观念的滋生形成,扼要介绍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赞美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及他们的智慧和艰苦探索,为建设、发展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第十六至第十七节为第三部分,由“五色土坛”的“紧紧拼合”,联想到国土应完整统一;由人们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抒写希望国土不再分裂的真诚意愿,期盼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最后两节为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抒发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http://s7/bmiddle/001QnIu7gy6Hx9qlR0Wa6&690和作为一个新中国儿女的快慰。

《社稷坛抒情》思想内容:秦牧的《社稷坛抒情》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融合于思古幽情之中,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泥土、大地和生活在这泥土大地之上的劳动者以及由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衷心赞颂,并进而对祖国的现实和未来流露出一种真挚的关切之情。

作者独立坛前,让思想飞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尽情漫游古代世界。他想到了农民怎样为土地流尽了汗水又渗入了鲜血,看到了古代思想家们如何在星空下苦苦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听到了古代诗人面对大地放歌长吟的悲壮声音„„一个个意象接踵而来,稍纵即逝,乍看似散花满地令人目不暇接,细思一下则万象同宗,归结为一个中心: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散文融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文笔汪洋恣肆,思想宏大开阔。不仅可以使读者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获取新的知识,而且会受到一种庄严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启迪与陶冶。 

艺术特色: 

一、《社稷坛抒情》在结构上独具特色,大开大阖,形散而神不散。这篇散文抒发感情的方式表现为思接千古,浮想联翩。作者时而凭着“想象的羽翼”上溯到人类历史的源头;在“一家家的门口”看到农民们在劳动,在饮食,在希望,在叹息;时而又“走出了黑暗的历史隧洞,突然见到耀眼的阳光”;“想起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农民是几千年历史中第一次真正挣脱了枷锁,逐渐离开了鬼神天命的羁绊的农民”,作者驰骋于历史长河之上,上下数千年,纵横捭阖,但始终以社稷坛、五色土贯穿全篇,放得开,聚得拢,形成丰富博大、汪洋恣肆的风格。     

二、知识渊博、想象丰富,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即向读者介绍了社稷坛和五色土的含义与由来。笔锋一转,作者写道:“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这真是一个激发人们思古幽情的所在”。“凭着思想和感情的羽翼”,作者遥想当年帝王们穿着衮服,戴着冕旒,在礼乐声中祭地的情景。接着又“仿佛穿过历史隧洞”“走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看到古代诗人屈原正在用他悲悯深沉的眼睛眺望大地,问天问地,抒发着他“对于自然之谜的探索和对于人http://s16/small/001QnIu7gy6Hx9sOPMP6f&690
间疾苦的愤慨”。借屈原之口,作者提出了这位古代诗人所曾关心和究诘的天地宇宙间的根本问题,引导人们思考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历史,仿佛“会见了古代的唱着《诗经》里怨愤之歌的农民”,“看到他们在田野里仰天叹息”,“看到他们画红了眉毛,或者在头上包一块黄布揭竿起义„„”,作者又由社稷坛的“五色土”谈论起面对土地沉思的古代思想家和古代的文化、人类的文明,想到了“五行”观念的萌生过程。又由“五色土”而联想到许多关于泥土的故事和国家的统一„„直到走出“黑暗的历史隧洞”,回到阳光灿烂的现实。作者从社稷坛、五色土到古代悟性观念的形成与演变,又比较了古代印度与古希腊关于世界万物起源的哲学思想,富有浓厚的学术气息。
 

    三、夹叙夹议,情与理完美的融合。作者把美丽的想象与深刻的分析结合起来,这种分析使想象的境界臻于深邃、悠远,发人深思。文中把社稷坛后金碧辉煌的华丽的宫殿与只有五色泥土的荒凉的坛进行对照,作者议论道:“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这句话道出了作者真正的感叹所在,作者对千百年来辛勤劳动着的农民寄予了深切的感情,赞颂只有劳动者才是这大地上一切财富的真正创造者和所有者。文中由大地、泥土而联想到古代的劳动人民,由敢于向苍天发问的爱国诗人屈原想到更精于科学思维的许多思想家。作者写道:“没有这些古代思想家,我们就不会有这个五色的土坛,审视这五种颜色吧,端详这个根据‘天圆地方’的古代观念筑起来的四方坛吧!它和我们民族的古代文化存在多么密切的关系啊!”作者对集民族文化传统观念之精华的社稷坛、五色土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四、《社稷坛抒情》在语言表达上自然、率直、富有情趣。作者如与读者一起徜徉在中山公园,一起登上社稷坛,尽情倾吐,无拘无束,语言朴素而有文彩。文章开头写道:“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短短一句话,貌似平淡,实则“雕凿之极而近于自然”,正可以见出作者的艺术功力。全文在平易、亲切的絮谈之中,时有妙语、警句和精彩的比喻闪耀其间,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思考题

一、     本文的结构及思想;

二、     本文的艺术特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