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渡词人张元干  岳飞

(2012-12-08 14:29:31)
标签:

爱国心

天阙

年间

平平&8857

多年

杂谈

分类: 唐诗宋词鉴赏

南渡词人张元干  岳飞

 

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北宋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八年,秦桧当国,力主和议,胡铨上书请斩秦桧等以谢天下,时李纲亦反对和议罢居长乐,元干赋《贺新郎》词赠纲,对纲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胡铨被除名送新州编管,元干持所赋《贺新郎》词送行。后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八十。存词180余首。 至今,在福建永泰县嵩口镇镇上还有保存完好的“张元干纪念馆”。

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词解:

贺新郎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豆)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豆)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句)
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豆)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豆)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仄(句)
⊙平仄(韵)

1)本调又名《乳燕飞》、《贺新凉》、《貂裘换酒》、《金缕歌》、《金缕曲》、《唱金缕》、《金缕词》、《金缕衣》。一百十六字,二十句,前后片各六仄韵。豪放派词人好填此调,用入声韵,声调激越(例一、二),用上、去声韵,常带悲凉气氛(例三)。(2)第二、三句各四字,两句上加三字豆。第六句七字,上三下四。第八句八字,上三下五。按此调原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然句逗与诸家稍异。如前片末句第一字应仄作平,后片第四句第五字应平作仄,第五句第二字应仄作平。又第八句变八字为七字。惟东坡此词在写法上有独特处,现作为例四收入本书。

注释:

1、梦绕神州路:连做梦也忘不了中原地区。神州:一般指中国,这里专指被金兵占领的中原。
   2
、怅秋风三句-只恨在萧瑟的秋风中,处处兵营都发出悲哀的号角声,那汴京的宫殿都荒芜了。怅:心里愁闷;画角:号角;故宫: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离黍:长满了庄稼。
   3
、底事昆仑倾砥柱二句-稳定如山的北宋怎么回一朝倾覆,让金兵在中原到处乱窜呢?底事:何事?;昆仑:昆仑山,喻北宋王朝;砥柱: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遍地;黄流:黄河水,这里指金兵;乱注:到处流。
  4
、孤兔-指金兵。
  5
、天意从来高难问-皇帝高高在上,他的意图没人了解。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何况人们很快忘记了亡国之恨。
6
、更-再。南浦-送别的码头。
7
、耿-明亮。
8
、斜河-银河斜转(夜深了)。
9
、断云微度-一朵朵浮云缓慢飘过去。
10
、万里江山知何处-江山阻隔,相距万里,知道你在哪里呢?回首-回忆。
11
、对床夜语-对躺在床上谈话到深夜。
12
、雁不到二句-(你去的地方)大雁也飞不到,写好的信交给谁?
13
、目尽青天一句-远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态的变化。
14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象孩子那样只顾说个人恩怨呢?
15
、大白-酒杯。
16
、金缕-《金缕曲》就是《贺新郎》词牌的别名。

赏析: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1142)。绍兴八年为胡铨因谏议和而被贬至福州,由遭秦桧迫害,移新州(今广东新兴)编管。张元干作此词为胡铨壮行,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词极慷慨愤激,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上片:述时事。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1、起调将中原沦陷之惨状托之于梦,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有第二层的质问。

  2、中原沦陷惨状:“怅”为领字。

  所怅者: 一是“连营画角” 金兵军营相望,军号凄厉。

  二是“故宫离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故国之思。

  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第二层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

  1、“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陬”。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喻北宋王朝的沦亡。

  2、“九地黄河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3、“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三层“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1、“天意从来高难问……”:前面词人提出疑问,问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况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

  于是顿挫之笔曲折至“天意从来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言外之意,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人情老易悲”,言天意既难测,而人情老易悲,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悲难诉”。

  “悲难诉”的内涵: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之悲难诉。

  2、送别。 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铨—— “更南浦,送君去”。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节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下片:叙别情。

  第一层,“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别时景物。

  时令:初秋残暑,凉生岸柳——景之凄凉,人心为别而凉。

  岸柳:依依惜别之情。

  2、时间:夜,“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夜色已深,以缠绵,清秀之句,抒悲愤激昂之情,可见感情之深挚。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设想别后之心情。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第三层,“目尽青天怀今古”至“听《金缕》”:遣愁致送别意。

  1、“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有四顾苍茫之感。

  2、“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恩怨相尔汝”,本自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3、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转折,达到最高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举大白,听《金缕》”  以豪情排遣极痛,慷慨悲壮,余音缭绕。

张元干因此词受到削籍除名的处分,但这首词却广为传唱。据《客亭类稿》记载:南宋词人杨冠卿秋日乘船过吴江垂虹桥,“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尽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2]》,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1162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解:

 满江红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仄(豆)
⊙平⊙仄(韵)
⊙⊙仄(豆)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仄(句)
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韵)
⊙⊙⊙(豆)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韵)

(1)本调九十三字,十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姜夔改叶平韵,声情俱变,从者甚少,此处不录。(2)第三第四句为四字两句,前加三字豆。五、六两句,宜用对偶。第七句八字,句法上三下五,实即平起平收之七字句上加一豆,所以语气可不停顿。第八句三字,用平平仄,已成定格。后片起四句,均三字仄句,第二、四句叶韵分作两排,各自对偶。为了避免呆滞,可以改为以上二句对下二句。第五、六句均四字,上加一豆。

注释:

满江红:原为吴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之举。

等闲:轻易,随便。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靖康:宋钦宗年号,靖康二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徽、钦二帝被掳,北宋遂亡。 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此处借指敌境。

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7、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8
、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

此词抒发了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